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更是如此。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时,常常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用音乐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欢庆》这一课时,用《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唱了起来。唱完之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余音缭绕中水到渠成的很快进入诗文。 二、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精彩的导入就如同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样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戏剧、电影一样引人入胜。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就是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来导入的。上课伊始给学生讲了个故事: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欧洲某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在这个国家发展,但他一连找了二十多家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来到了一家小公司,心想凭他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也拒绝了他。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留学生为什么会被拒绝?(生1:那个国家排外,他们不喜欢中国人;生2:留学生没工作经验;生3:他高分低能等。)你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这个留学生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的资料查到你在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3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能让人信任呢?"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生1:老板为什么这样斤斤计较呢?生2:老板怎么不给他改正的机会呢?)为什么?让我们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这个导入看似与课文毫不相干,其实不然。这个留学生没被录用的原因,正是《小珊迪》这篇课文的主旨所在。而老师留下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悬在学生心头。这位留学生对诚信的淡漠与人穷志不穷的小珊迪坚守诚信,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透过字里行间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情感得到升华,情绪高涨,自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创设情景,以境激情。 创设情景,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最大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开课之始,如果老师能通过自己激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饱含深情的这样导入:我们祖国山川锦绣,富源辽阔,老师和大家曾去过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欣赏过它的美丽与富饶;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看见过庐山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与壮丽。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教师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几句话很快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精妙问题,激发好奇心。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用精心锤炼的语言,去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的联想、想象、思考后进入课文,一定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中心。如我在教学《我选我》一文时,首先就发起疑问: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选我"做什么?为什么要"我选我"?"对了,这也正是老师想要问你们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这些问题紧扣课文中心,直奔主题,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教育 对象不同,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样,所以新课导入没有一定的模式,也不一定千 篇一律,有些新课导入可以开门见山,有些还可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 好,利用谜语导入、赛诗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 无论那种方式导入薪课都应做到适宜(有利于完成新授课),适度(一般不超于 5分钟),让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在导学达标中起着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之作用。 以上的几种导入方式,只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在此和大家交流,意在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希望各位同仁们能提出宝贵意见。 工作单位:吉林省柳河县驼腰岭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