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固始二中 程 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设想
  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1/7
  教学突破:
  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
  2、课前热身
  对话1: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明确:"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雪尽马蹄轻。"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大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
  2/7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 词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长调(90字上)。《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共114字。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内容与"沁园春"词牌无关。
  毛泽东 (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背景:1935.10,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准备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本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一次,他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十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这时,蒋介石决心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欺骗人民,他装出和平姿态,以便突然猛扑过来,把中国推进内战血海之中。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领导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魄,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长达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千古绝唱"才得以与世人见面。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对话:听老师把这首词朗诵一遍,请大家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弓l/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7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对话1:请大家齐读上阙,在脑海勾勒北国风光的线条,然后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对话2:对照勾勒的图画,请大家合作讨论几个问题?
  1、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来总体概括这幅画的景色吗?即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2、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把黑板上勾勒的简画具体地丰满起来吗?即找出具体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3、黑板上是我们随着主席的视野看到的实景,如果让你猜当时主席心里想到了什么景色,你能在黑板的画上再添加一样东西吗?(太阳)那你能用上阙中的原句来描摹一下这种虚景吗?
  明确:1、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北国"即祖国北方,当时作者在陕北写的这首词。"千里冰封"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这是静景;"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这是动景。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这里"千里""万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即"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雪飘’"。
  2、作者以"望"统领下面七句,都望到了什么?
  静景: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
  "惟余":只剩下。"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万里雪飘"
  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顿失":顿时失去;"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千里冰封"。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而东,广袤千万里,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当时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抗日战争即将开始,写长城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
  动景:
  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诗人眼里展开一幅奇伟的画面:盖着雪的山蜿蜒起伏,像银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色的象在奔驰。
  4/7
  这让我们想起上学期《社戏》"漆黑的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化静为动,是静物动态的写法。这里山和高原都是静止的,怎么会产生"舞"和"驰"的感觉呢?1、视觉因素:原来山连绵起伏,高原上的丘陵一个接着一个,诗人站在高处,看得很远,视线跟着山势和丘陵的高低起伏走,因而感到这些静止的东西都变活了。2、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也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在下雪天,天上密布着密密的云,远远望去,山和天相接,丘陵也和山相接,因而感到银蛇和蜡象都要跟天比哪个高了。这些描写里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比喻、对偶、拟人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加上一轮红日,"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有没有到晴天呢,可见是作者想象的虚景,由实到虚,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
  红装素裹:阳光和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更加娇艳动人。
  即: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看"与"望"照应,用字富于变化。
  由此可见,上阕由实到虚地描写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对话2:背诵上阙。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概括上阕内容:物—江山。如果相应地用一个字概括下阕内容呢?我们齐读下阕。
  明确:人—英雄。
  对话3: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字概括。 (引)
  竞: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历史上很多英雄竞相为祖国的壮丽河而倾倒
  对话4: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
  对话5:这两句在全词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上阕 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
  对话6: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找出与上阕"望"相对的一个动
  5/7
网站目录投稿: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