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面向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张义琢 李育枢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深入剖析该项目基层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及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特征,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建职)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年实践为实例,提出面向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并以四川建职为例,进行探索、思考及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工程项目 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能力培养
  课 题:本文是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JG2018-1022)的研究成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企业正在谋划或实施全球业务布局。能否在国际工程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大批熟悉国际工程市场运行规则、通晓国际工程建设实施标准与规范应用的人才。目前,在国际工程高端管理人才(如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以及合同谈判业务人才等方面,我国已经逐步开拓了较成熟的培养和选拔途径,但对能与国外一线劳工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实施有效管理的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却远远不够,此类人才特别紧缺。这类人才直接负责国际工程项目的基层协调、沟通、管理与具体施工操作,他们除了应具备从技术、管理到实务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需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批合格的国际化基层管理人员及其所带领工人的不懈努力,在复杂的海外施工环境中,任何工程项目都很难实现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的双赢。
  具有国际工程视野、懂得基层管理和实务操作、兼具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的国际工程基层管理人才,是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责所在。笔者从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具体内容和与其相对应的核心能力要求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提出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方案。
  一、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的工作内容及特点
  國际工程项目与国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的工作内容有较大差异,主要二者所针对的对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等均有所不同。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所协调的对象往往是外籍人员,基层管理人员除要处理正常的施工管理事务外,可能还要办理安排外籍劳工人员食宿、看病以及协助中方财务发放工资等事情,这些在国内项目中很少涉及。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所适用的法律及技术规范差异更大,如社会层面的法律包括劳动法、环境保护法、人身保险法等,技术层面的规范包括英标、欧标或区域性规范标准等。这类项目的基层管理涉及的技术内容包括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督(过程质量监控、隐蔽工程验收及成品验收等)、建筑施工放线、各种试件的制作与测试等。在具体管理中涉及材料采购与管理、施工准备与安排(人、机、物、料等)、现场施工活动的协调、安全管理、属地外籍工人管理、与外籍工程师现场交流与沟通、工程指令上传下达等。
  总体来看,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面临的工作环境复杂,涉及的工作内容繁杂,牵涉的面很广。
  二、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岗的任职能力及素质要求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工作环境,特别是在工程施工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巨大差异,项目基层管理相对国内更为复杂。国外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及条件通常较为恶劣,特别是在非洲、中东等地区,多数情况下施工人员工作、生活单调乏味,往往一人同时要承担多种工作角色,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挑战。
  除了具备国内工程项目的常规技术技能与现场管理能力要求之外,这类项目对基层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具备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第二,具备快速学习、理解并运用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的能力;第三,具备在复杂海外施工条件下较强的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具体来讲,他们需具备在特定环境下的外语听说、简单书写能力,能够读懂并回复外籍工程师的工作指令,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需具备外文施工图纸的阅读能力,熟悉并正确运用当地施工技术标准规范等;还应掌握过硬的一线实际操作技能,可对属地工人开展临时的技能培训;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各种突发状况;要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特别是需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三、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现状及学生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合作办学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就开始与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近几十年来,国际合作办学在规模、专业建设上已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教二十条"等的出台,高职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的政策导向已开始转向提质增效。目前土建工程类专业全国有51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运行,这为当前颇为紧缺的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虽然这些年我国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始终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教学资源、本土教学融合,但在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上,始终未能形成较成熟的模式。在生源质量上,相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及基础语言学习能力等可能并不逊色,但理论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学习自觉性偏弱是客观事实。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学制规定一般为3年,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要培养出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符合涉外工程建设需要的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人才,颇为困难。因此,国内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只能参与国内工程项目建设,无法顺利进入国际工程项目。
  四、对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一)相关思考
  如果高职院校土建工程类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国际工程项目上的基层管理岗,那么在编制培养方案时就应充分考虑企业对国际化工程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及个人特点,根据土建工程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先后缓急程度,综合考虑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从整体来看,国际工程项目的基层管理岗位对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较高,涉及面也较广,不是通过仅有的两年半的高职院校教育培训就可以完全培养出来的。因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今后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实践很容易直接学到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工程实践中难以学到、必须在学校掌握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一进入岗位就必须具备的,哪些是可在日后工作中通过工程实践逐步融通的。
  基于多年人才培养实践和以上思考,笔者对这类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认真调研企业需求,掌握企业对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人员在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入职要求。在充分考虑学生意愿和学校选拔的基础上,单独组班,定向培养。
  第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以及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对原有面向国内就业市场的培养定位进行调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应强化听说、兼顾读写,特别是要结合专业开展英语教学。让持续的英语教学与训练贯穿学生在校两年半学习的始终。
  二是在课程设置上,适当提高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如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增加一些国外工程建设规范介绍类课程,适当删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的必备技能,应考虑增设徒手绘图课程,以提高学生徒手绘制工程示意图并进行英文标注的能力,以便其在走上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岗位后能够与外方技术人员和监理进行高效的技术沟通。
  三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上,应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清楚针对工程中某项任务自己要做些什么、需采取哪些步骤、一般要求又是什么以及可通过什么途径查找。除非涉及重大安全技术环节,一般情况下不应拘泥于让学生记住某些细节,因学生完全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这些细节。与此同时,结合具体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对应开展典型国际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和讲解应得到足够重视。
  四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将学生平时课内实训环节尽可能安排在国内施工现场或校内实训模拟场地上进行,教师实施现场指导与考核。在课程教学方面,外教必须采取全英语教学,中方教师讲授的专业核心课程应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
  五是在实训环节,应注重对实训实体和场地的建设或更新。对于基础、主体、装修、施工脚手架(悬挑架)、模板支撑体系、钢筋及防水等,以建筑实体模型予以呈现,并将涉及的各种材料、构件、工具等以英文专业术语标识。还可将工地常见质量及技术弊病予以集中实体展示,以供学生学习。可考虑与大型中资建筑企业合作建立国际实训基地,定期派学生到海外施工现场顶岗实习,通过在现场向本国及外籍劳工进行示范操作、讲解等,有效提升基层管理者的能力。
  (二)探索与实践
  四川建职从2005年开始引进澳大利亚先进建筑施工技术和优质TAFE职教体系,与墨尔本理工学院(Melbourne Polytechnic)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办学)专业。多年以来,四川建职始终坚持对引进的先进技术与教学资源进行不断整合、优化和本土化,逐渐形成适合该校实际的创新性教学资源;紧紧围绕"通外语、会管理、精商务、懂技术"的培养目标,聚焦培养适应我国建筑业外向发展需求,熟悉国际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规范,善于运作国际项目,能组织涉外投标报价,可进行涉外施工管理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10多年的国际合作办学实践,四川建职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为配合中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四川建职在课程设置和实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四川建职弱化了部分包括力学在内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强化了学生对这些课程所涉及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强化了与实际操作相关的课程,如取消了与结构设计相关的课程,增加了与施工现场更加密切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外脚手架、高支模模板、卸料平台等。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由原来的某栋房屋的建筑与结构设计,改为综合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另外,为加强学生与外籍人员的沟通能力,四川建职在传统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建筑草图绘制、英标概论、工地实用口语、专业英语听力、英文信函写作和专业英语综合实训等课程。为适应岗位需要,增加了部分管理类课程,如建筑施工组织与工程管理课程。在教学方面,除外教的同步教学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专业英语术语之外,房屋建筑学等部分课程亦尝试采用双语教学。
  在实训方面,为使学生更加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需要,四川建职也在探索与国内涉外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国际工程人才的机制,即共同编制学生培养计划以及共建海外实训基地等,目前已在斯里兰卡、肯尼亚、阿曼等地建立了海外实训基地。
  10多年以来,四川建职的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办学)专业为国内及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工程项目输送人才3 900人以上。基于多年教育国际化实践构建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高质量、高成才、高就业"的良好办学效果,相关成功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国际合作办学典型案例,得到行业协会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系列成果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列为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
  五、小结
  目前,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新而复杂的课题,涉及国际、国内工作环境的切换,需要学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推动。四川建职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学生对海外就业意愿不强,企业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对国际工程项目基层管理人员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土建工程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仍需高职院校继续努力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莫玉婉,莫春雷.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10).
  [2]吕红,陈浩琛,陈立波.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
  [3]伍慧卿.高职院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
网站目录投稿:又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