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策略研究


  【摘 要】稻水象甲是属鞘翅目,象甲科,沼泽象甲亚科的外来物种,是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性最大的害虫之一。据统计,截止至本年7月,我国已有10个以上的省市曾遭遇大规模稻水象甲虫灾。[1]就广东而言,2017年4月在五华县河东镇、安流镇首次发现稻水象甲,敲响广东省稻水象甲防控的第一声钟。
  【关键词】稻水象甲;综合防控;广东
  随着稻水象甲对广东邻近省份及广东部分农业重镇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加深,广东省部分地方政府甚至是广东省政府,逐渐地对稻水象甲的防治问题形成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大多数乡镇对稻水象甲的防控手段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事实上,化学防治能够有效防控稻水象甲,但是长期使用防治药剂容易使稻水象甲对药剂产生抗性,降低药剂的防治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稻水象甲的防控,不能仅依靠化学防治,形成对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系统对降低稻水象甲危害性、提高农作物生长的数量和质量有极大的意义,有着其现实必要性。
  所谓综合防控,是指在减少化学农药、化肥使用量的情况下,以及在保证农作物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用一系列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施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2]。学者黄崇瑜先生对综合防控的论述是客观的、全面的。根据黄崇瑜先生对综合防控的论述,笔者将综合防控系统分为防控思路、防控手段以及监督机制,其中,防控手段又包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手段。
  一、形成科学、清晰的防控思路
  通过多年针对稻水象甲的研究,发现稻水象甲的成虫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仅留下表皮,形成宽约0.9毫米的白色长条斑,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幼虫以根系为食,破坏根系组织,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传导,导致分蘖减少、植株矮化、黄化枯萎和抽穗延迟,甚至咬断根系使出现浮秧乃至全株死亡。[3]可以说,稻水象甲虫害的发生、发展、转变不是无中生有的,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稻水象甲对农作物的损害虽与其他害虫有"共性",但仍存在"个性"。根据稻水象甲发生及危害特点,我们应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杀灭成虫,防治幼虫,控制疫情发生程度。
  二、采取科学有效多元的防控手段
  1.生物防控手段
  (1)稻田养鸭
  提及生物防控,便不可不提稻田养鸭。稻田养鸭也可称之为"稻鸭农法",并在实践基础上探索了一套实用技术。其目的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的公害,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该项技术是黑龙江省洪南水稻开发研究所洪祥杓所长于2003年开始由韩国引进,其主要技术要点是: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用有机肥(猪、鸭、牛粪等),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消化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按摩、疏松泥土,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作用,生产出无公害的水稻。学者王显安曾在其石泉县的实验田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田仅使用稻田鸭防控稻水象甲,而不使用其他化学防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对穗期害虫控制效果较差外,其他阶段对稻水象甲的防控效果较好,伴随稻田鸭的长大,控制效果也随之增长。[4]稻田鸭的引入既能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又能丰富稻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拓宽农场业务,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的、经济的生物防治综合技术。
  (2)苦参碱
  除了稻田鸭外,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苦参碱,这是一种天然植物性杀虫剂,对人类和动物毒性低,是一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广谱杀虫剂。对各种作物上的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稻水象甲一旦触及本药,即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堵死虫体气孔,使它们窒息而死。在针对稻水象甲的防治专项实验中,我们发现1%苦参碱60ml/667m2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甚优,高达80.1%,而1%苦参碱50ml/667m2则有71.4%的效果,但是,苦参碱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的速效性较低,农药效用往往需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在使用前应注意监测农田当前状况并预测未来状况。
  2.物理防治手段
  (1)频振式杀虫灯
  大多数害虫包括稻水象甲都具有趋光性,对灯光比较敏感,在夜里,它們喜欢接近灯光较明亮处,而频振式杀虫灯就是以害虫的趋光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黄色光源,性信息等原理设计的,它的主要部件是频振灯和高压电网,频振灯管能产生特定频率的光波,诱导害虫靠近,高压电网缠绕在灯管周围以杀死或击晕飞来的害虫,借此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频振式杀虫灯也在五华县部分地区使用于防治稻水象甲,作用效果较好,可推广到其他稻水象甲发生区域使用。
  (2)拦虫网
  由于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较差,拦虫网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稻水象甲迁移到稻田中。设置拦虫网可以防止稻水象甲的成虫在活动期间伴随着灌溉过程中依托于灌溉水蔓延传播。基于前人经验和我方研究人员的检验,笔者认为应在稻水象甲虫害的发生区的稻田出水口设置小型拦截网,防止稻水象甲成虫随水而迁,拦截网的孔径应小于或等于0.5毫米为合适。设置拦虫网虽然未能有效减少田间稻水象甲的成虫数量,但却能一定程度抑制稻水象甲的繁殖,一定程度减少下代幼虫数量。
  3.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防治稻水象甲的常用农业防治手段主要要求农业活动主体结合整田及时清除田边、沟渠和道路边缘的杂草,使用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并及时着重晒田使田间干燥,消灭稻水象甲生活环境。此外,应要增施有机肥,以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最后,在收割水稻时,稻草、稻茬以及田边杂草应及时处理。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使用化学农药便是化学防治,根据黄崇瑜先生对综合防控的论述,化学防治应在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的基础下,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长为大前提,合理、科学使用环境友好的农药的一种防控手段。由于目前国内以化学防治手段治理稻水象甲虫害的手段及理论已经相对完善,本文就不针对化学防治进行详细论述。但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还是有必要简要论述。秧田防治应选用内吸、触杀型杀虫剂;本田防治可使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667m2进行防治;幼虫防治可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2kg/667m2或5%杀虫双大粒剂1.5kg/667m2等药剂。
  三、监测预警机制
  对稻水象甲虫灾的监测与预警是整个综合防控系统的重要一环,有了监测预警,才能合理部署防治工作以此防控稻水象甲虫害。一般而言,我们对稻水象甲虫害的监测与预警主要使用大田普查和灯光诱测两种方法。一方面应采取大面积监查与定点详查相结合,监查时发现可疑虫害状后,在距田埂1.5m范围内进行5点取样,成虫调查每点20穴或1m2,幼虫调查每点5穴,详细调查发生程度和数量。调查结束后,及时汇总,统计被害田率、被害穴率、被害株率、百穴虫量,并定期上报结果。另一方面,应密切关注频振式杀虫灯所诱杀的成虫,一旦发现,应马上上报,并逐日登记成虫的详细数量,以作推测。
  【参考文献】
  [1] 朱晓敏等.朱晓敏等.国内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J].东北农业科学,2015(5).
  [2] 余守武等.我国稻水象甲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6(06).
  [3] 黄崇瑜.海南冬季西瓜病毒病的发生及绿色防控[J].热带农业工程,2011(05).
  [4] 王显安.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13(2).
网站目录投稿:巧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