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认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教育。不能只传授知识,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还应结合实际,有机渗透乡土教材内容。否则,就会把学生引入读死书、死读书的胡同。 关键词:历史教学;三维度;探究 当前,全国各战线、各部门都轰轰烈烈地进行反腐倡廉、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高层次革命教育运动。教育战线也不例外。其重点是在"均衡"发展基础上,深入学科教学改革,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理念。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投身于这一浪潮中,站在浪尖风口,奋力拼搏,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或观点。 一、在自主探究中领悟历史知识 历史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晾 ,属于重要的基础学科。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涉及上下几千年,方圆数万里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教育、宗教和信仰,其知识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或交叉交融,故有"政史同一宗,文史不分家。"之说词。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时空和自由,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课前预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探究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疑惑问题,然后自己得出结论。在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或信息,起辅助和组织作用[1]。 二、在激发兴趣中提高学习效率 1、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没有兴趣,是决定学习是否成功或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的培养。要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老师就要放下架子,重心下移,与学生平起平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研讨分析,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探索伙伴;张扬学生个性,让不同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主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观点碰撞的环境,放飞学生思维翅膀,变课堂为演讲、辩论的会场或平台,在合作学习中长知识、增智慧。 2、创新教学,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要提高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情感要交融沟通,老师要了解学生,授课方法要适应学生实际,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接纳自己、适应自己。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适应的最高境界是默契。即老师能从学生不同神情中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从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里体会出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丰厚、思维敏捷、具有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娴熟自如的表达方式,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教学才艺。学生质疑,教师要耐心回答,做到百问不烦,胸有成竹,态度从容,信心有余。其实,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 [2]。每个章节后面的知识迁移题,教师要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耕耘好这片为学生提供知识消化的沃土。 三、在第二课堂中丰富知识 1、观看历史故事影片。开辟历史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片,加深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教育学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如反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五四爱国运动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影片《世纪的悲剧》,反映具有重大歷史意义影片《海棠依旧》、《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故事片。这些影片的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全过程,对完善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好方法。但要做到:不作秀,不走过场,不说大话、不讲空话,不流于形式,不为撰写而撰写,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或感受。这种方法虽好,但开始,学生并不习惯,难以接受,还对老师怨声载道,说小题大做,把历史课上成作文课。面对现实,老师要顶得住,耐得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习惯,从中尝到甜头,反过来点赞老师的教学有方。如我引导学生撰写《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看今天的环境保护》读后感时,一方面,学生思维飞扬,妙笔生花,将美好的想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还将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实况,如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风暴、气温变暖等劣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更把党和国家的环保政策措施,予以点赞。文章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方法,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感情丰富,令人信服。既抨击了时弊,还树立了正气,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3-4]。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泥? 3、自编自演课堂历史剧。变课堂为舞台,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历史剧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好方法。通过表演历史剧,施展学生才华,培养学生创造性,升华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兴趣,收益非同小可。但要讲究方法: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能出主意,定主题、当导演; 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故事情节,自写说白对话,自选表演角色,自制舞台场景和表演道具。如表演《张骞出使西域》时,学生用厚皮纸自制汉武帝皇冠,分头准备出使西域道具,如所需的葡萄、核桃等。表演时,演员假戏真做,情感投入,对汉武帝想通西域的急切心情,张骞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刚毅、勇敢,西域各民族对远方来客的热情接待和好客之情,以及匈奴的强悍与凶猛等,都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5]。 四、结语 运用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效果良好。现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如上所侃,是为探究。虽挂一漏万,但却是笔者的心血结晶。 参考文献 [1] 肖红艳.腾冲乡土史资源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 冉忠权,冉新文.浅谈"三维度"学习方式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探究[J].教育:文摘版,2016(8):00205-00205. [3] 方茁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育人功能[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4):37-38. [4] 翟嫣然.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德育教育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9):59-59. [5] 古志敏.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