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兴职业心理咨询师你了解多少


  心理咨询,是个新兴职业,在一般人眼中还有些许神秘色彩。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如果出现了自己难以排解的情绪问题,你会不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你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又怎样帮助他人解析困惑、化解心病?——Psy525.cn
  心理咨询师也会受伤
  卫尉(心理咨询师)
  不为所动——这是我读心理学的第一天,导师赠送的四字箴言,似乎有点冷漠,但却是安身立命的法宝。
  心理咨询师接触的总是那些情绪或多或少有些问题,甚至心理不甚健康的倾诉者。他们什么心事都和盘托出,希望借此得到心灵的解脱和压力的释放。因此,心理咨询师会直面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阴暗面。如果自身不够专业,很容易被患者的情绪和问题牵引和误导。
  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是完美无瑕、不曾受过任何创伤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总是不断提醒自己,首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解自我创伤。庆幸的是,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的努力还算有效,逃过了视我为唯一知己兼救命稻草的女病人的狂热乃至病态的追求,也没有因为别人的不幸,而让自己失去人生的梦想和热情。
  不过,我得承认,任何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在震惊人类的巨大灾难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地震发生后,很多心理专家和咨询师深入灾区,对灾民尤其是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动身前心里有所准备,但真正身临其境,我还是无力抵御那种震撼——"太惨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胸口都堵着这3个字,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力气说什么。虽然我和大家一样,强忍悲痛做了一些工作,但总觉得缺少了往日驾轻就熟的自信和沉稳。
  回到上海之后,这种感觉终于爆发出来,我开始不对劲了:朋友给我接风,我却食难下咽,看着满桌的菜,回想灾区的无助,有种负罪感。肠胃也消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大快朵颐,稍微动几下筷子,我就成了国宝——像熊猫一样直肠子,直上直下,吃了就拉。所以,只好婉拒所有宴席,躲在家里喝粥。
  不仅如此,我对环境也不适应起来。睡在床上,总觉得有点奇怪:太平稳了,居然一点没有摇晃的感觉。睡到半夜,有时会被自己的梦魇吓醒:"地震了!快逃!"有次开车经过南浦大桥,我突然觉得一阵强烈的晃动,仿佛大桥要坍塌了。正在恐惧中,一辆大卡车从身边驶过,我才发现是自己草木皆兵,其实只是卡车引发的震动……
  我想,我患上了"地震病"。身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并不羞于承认。因为,只有承认现实,直面现实,才有可能逐渐治愈心灵的创伤。而这,也是我对所有同患心病、但自己尚未意识到或者不敢承认的病友的忠告。
  咨客和咨询师要配合
  陈默(咨询师)
  目前,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服务内容、规矩还不大熟悉。这样的咨客,我把他们分成四种类型:
  ■"无知型":一讲到心理咨询,就是催眠、测智商。
  ■"不屑型":"你能看到我的心里?我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病,跟你谈谈就好啦?切。"
  ■"挑战型":"看你如何对付我,就是不配合你。"
  ■"拒绝型":"这种地方是神经病去的,我又没病,为什么要去?"
  例如,有的咨客一上来就会问:"能不能给我孩子测测智商?"如果我对他说,这需要根据咨询师的诊断来做决定,他就老大失望。待咨询结束后,他还会继续要求:"下次无论如何给测个智商。"
  有个白领找到咨询师,说:"老师我要做催眠。"问他为什么,他说:"听说做催眠会失去意识,听从你的指挥。我想试试偏不听从你的指挥,我的意志力是很强的。"咨询师哑然失笑,只好先让他了解催眠功能的基本常识。
  有个高中生,学习成绩逐年下降,心理状态很差,就和他妈妈找到机构。咨询师评估了他的问题后,觉得需要做家庭治疗。于是,在高校当教授的爸爸也被请来了。这个爸爸一来,就"不屑"地说:"孩子的问题,家长自己都解决不了,别人会有办法?"咨询师分析说,孩子的问题,源于父亲早年没有处理好的创伤情结影响了父子感情交流。但这个爸爸坚持认为:读书好不好和其他事情没关系。哪怕妻儿一致认同这个分析结果,他仍然嘴硬。但后来据孩子的妈妈反馈:教授回家后改变了许多,不但狂补心理学知识,还在学校旁听讲座什么的。
  大多数青少年都拒绝见咨询师。有的被父母逼着来了,会把咨询师看成父母的帮凶;有的则把咨询师想象成神秘兮兮的人物,会一眼看穿他的心思。因此,他们要么垂头丧气,不理不睬;要么有问才答,不问不说。这时候,有经验的咨询师一上来要设法快速与孩子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这是一种功夫,一旦关系建立,以后的过程就顺利了。
  的确,心理咨询需要咨客和咨询师双方建立良好关系,心理上互相能接纳。没有好的关系,工作进行不下去。所以,咨客找咨询师,需要一定的匹配性。比如一个男青年有性困扰问题,找中年以上的男咨询师就比较合适。
  有人把心理咨询师看成"垃圾桶",意思是他们的工作就是被他人倾倒垃圾。事实上,心理崩溃的咨询师时有所闻。这个问题要这样看:咨询师的功夫,不仅仅反映在专业技术上,更在于咨询师本人的人格修炼以及丰厚的知识结构,在于他心灵深处是否深藏着对人类的大爱,在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阅历,在于洞察人心的通透力。
  其实,咨询师的工作是对生命的游历,在透视别人心理的同时,也能触摸到自己的灵魂。
  心理医生的标准像是啥样?
  瑞娥(文)
  4年前,同事小丽去做心理咨询,让我对这个神秘的职业有了些许了解。
  "一小时100元,随便谈谈起码2小时。"小丽对心理咨询的最深印象是收费,觉得太贵了。不过她认为自己严重抑郁,还是咬牙坚持去了五六次。
  "那个心理咨询师是留德博士,可是和他谈了几次,没觉得有什么效果。反而是他,总向我抱怨婚姻不美满,妻子不理解他……不知道谁给谁做心理辅导。"小丽对那位心理医生似乎不太满意,一个月后就不再去了。
  幸亏小丽长得不好看,否则真让人怀疑那个咨询师有不良企图。
  中国人讲实在。理科生水平容易测评,在人们印象中就比文科生地位高;西医的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等等展现,一般就比中医让人信服。而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让人感觉有些虚无缥缈,很容易被理解成靠口才吃饭,不需要什么真本事。
  去年我跳了槽。新同事中,有一位的男朋友是心理咨询师。他俩是在网上认识的,那位女同事一开始之所以有兴趣和他交往,是因为他的职业"另类"。
  某次公司春游,女同事带上男友一同参加,我们顿时对这个神秘的行业感到"失望"了。那小伙子理一板刷头,穿着无领T恤衫、沙滩裤,踩一辆彩色山地车,完全像个在校大学生。交谈了一会儿,大家都觉得他思想很单纯,没有什么厚重感。这样的人也可以当心理咨询师?好像还没有我们老练嘛。
  "你们觉得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白胡子老头?戴黑框眼镜一脸神秘的中年人?还是冷漠的美女?"女同事听了我们的看法,替她男友抱不平。
  想想也是,无论是以上哪种,似乎都与我们心目中的心理医生有距离,其实,我们根本勾勒不出心理医生的标准像应该是什么样子。之所以总有怀疑,还是因为对这个行业太陌生了,难以充分信任。
  看来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心理辅导水平再高,大家不信任你,你也难以收获成果。心理咨询辅导行业,路还很长。
网站目录投稿:沛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