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张文俐 冯晨静
  【摘 要】2015年5月12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强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势必将会优化河北省的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经济京津冀地区多行业的重构和新增长。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接者,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河北省势必会承接北京和天津的转移产业和辐射要素,从而会扩大河北省的产业创业空间。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学生;农业院校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的机遇
  (一)河北省的区位优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环境下,河北省以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京津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省必将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换代,并进一步发展服务于经济的现代服务业,工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河北省就业态势必会发生转变,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
  (二)河北省农业发展优势
  河北是农业大省,是中国的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现代农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大的责任。伴随着河北农业的不断发展,河北农业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经营方式转变,不仅推动着当地农业的进步,同时带动着当地农民就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近三年河北省各地区更加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增强社会化功能,以科技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河北省青年创业机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的限制产能、环境治理等因素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河北省农业院校大学生,面临这种战略环境,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政策,就必须转变已有就业态势,主动抓住机遇,确立适合河北省地域经济特点的创业方向和领域,对养殖和种植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植、农副业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农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选择适应自己发展的行业,实现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河北省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首先从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和参与视角进行调查。调查分为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选取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工程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及农科专业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及创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
  (一)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仍不浓厚
  对"你是否考虑过要进行创业",调查的结果是具有创业愿望和兴趣,渴望创业,希望通过创业积累财富,提高社会地位的占86.7%;但"你毕业后是否会直接选择创业,还是直接参加工作,"选择"不会去创业"的有68.23%,"犹豫,会考虑"的有32.14%;而选择"会去创业"仅的占9.43%。可见对于创业,等待观望的多,真正创业的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更倾向于安逸、稳定的工作,选择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或国家事业单位仍然是主要的就业目标,其次则是进入企业做白领,而投资创业、自谋生路成为"个体户",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观念。
  (二)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差
  对于"是否想要创业",63.48%的选择"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不太感兴趣"和"没兴趣"的仅占16.88%,对参与创业的兴趣很高。
  在对于"你曾经参加过创业项目吗?没有参加创业的原因"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人群认为"缺少启动资金"、"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失败的风险"、"缺乏创业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市场形势不能准确估计"等原因,导致"想創业,而不敢去创业","只能望洋兴叹","羡慕、嫉妒,恨",大大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创业源动力。
  (三)创业地点选择集中熟悉城市
  在选择创业的地点上,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均集中在自己上学所在的城市和家乡所属的城市,这对于创业的学生来说,自己熟悉的地方创业好办事,相关政策比较了解,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占优势,为创业成功增添砝码。
  (四)创业风险是阻碍大学生创业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外部风险太高,其次就是教育体制僵化和创业吸引力不足。当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虽然逐渐开设创业课程,但河北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创业教育当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部分,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建设尚待完善,创业素质不足。
  (五)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较差
  在关于"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59.66%的人选择了不太了解和不了解,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仅停留在机关、滞留在部门,创业政策并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和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对于政策的了解渠道有限。究其原因,广大同学认为宣传和发动力度不够,许多同学表示"没有了解这些政策的便利途径"。
  针对系列创业政策,以及具体申请创业的手续流程等问题,多数同学们表示听说过,但具体情况或者具体流程不知道或者无从知晓。
  (六)创业的能力和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对于想创业的同学,在回答"吸引其参与创业"的原因时,86.7%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社会地位"和"对财富的渴望";"对于创业的动机",79.74%选择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赢得社会地位";而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仅占14.32%,"带动就业,提供就业机会"占5.95%。但62.13%的同学认为,大多创业者不仅缺乏投资管理、税务法律、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的创业知识,而且缺乏专业技能或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虽有创业愿望,但缺乏实施的动力。对于"期望政府提供哪方面的服务"问题,回答"创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占到55.6%,有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创业培训的投入不够,很多培训计划也得不到落实。另外,政府相关部门派出的部分创业培训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创业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效果也有限。切实提高有创业意愿者的能力和素质成了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要务。
  三、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创业的对策
  (一)通过思想引领提升全民创业意识
  在全民创业背景下,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摒弃各种不思创业、不敢创大业的封闭落后思想,倡导乐于吃苦、敢于挑战、勇于争先的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创业、借势发展的意识,转变思维方式,由被动的服从到主动的接受。
  (二)通过政府主导推动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环境氛围对于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氛围营造,形成社会重视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此项工作应由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形成立体交叉、全面覆盖的舆论宣传系统。如:在城市社区和高校开辟大学生创业宣传阵地;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项目,展示创业成果;组织"大学生创业宣讲团",选拔有关部门业务骨干、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组成宣讲团,到高校巡回宣讲,介绍创业知识,推广成功经验;开办"大学生创业论坛",探讨大学生创业的理论与实践途径;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通大学生创业专题网站,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大学生创业微平台",向大学生推送相关创业信息,最大限度地扩展大学生受众面,在和风细雨中传播创业信息。
  (三)通过示范带动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应重视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正能量"激活创业主体。如近期保定市团市委等单位开展了"保定市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高新区开展了"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要以这类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持久、大张旗鼓地宣传创业典型。在大力宣传创业典型的基础上,主管部门可有计划地组织"创业观摩"活动,或安排创业需求者参与创业典型的生产经营,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创业实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尽快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
  (四)通过健全创业政策体系增强大学生创业动力
  当前,应对全民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当地战略部署调整优化、健全体系,完善扶持创业、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建议建立当地政府全面创业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健全创业政策协调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通过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等,定期对创业政策进行分析、评估,适时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使创业者在政策方面没有顾虑,从而保持持久的创业动力。
  (五)通过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激励创业者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协调机制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有关部门、社会面和高校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协调机制,协调督促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及时研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关问题。
  (2)建立大学生创业状况动态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
  落实好既定的公共创业信息服务措施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状况动态监测系统,设立面向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社会创业项目、政策、资金以及服务等信息,必要时可发布指导性意见建议,利用这些信息及时为大学生确立创业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
  (3)建立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机制
  建议建立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机制,组织相关专家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对于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或效果不明显的政策措施,及时提出调整改进意见,促进政策改善,从而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4)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市场导向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根据环京津、沿海、临港、冀中南等不同区域产业需求,规划不同类型的创业园区,强化园区与区域产业功能的结合,增强大学生创业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以经济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创业实践的规划和引导。
  (5)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力度
  及时、有力的帮助扶持,对于大学生可持续创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通過提升素质增强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性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在引导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素质方面做足文章。当前应把提升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议以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高校为落实主体,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衔接,形成系统、完备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机制。重点加强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细化教学大纲,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创新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组织方式和载体形式,强化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提升项目成果的品质。面向社会整合教育资源,通过聘请校外创业指导教师、组织参观创业实体等途径,拓宽大学生视野。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政府和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盛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良好的保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配套服务及创业成功后续服务等方面非常重要,以此来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用制度政策作为保障,创造出大学生全新的就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庞悦, 卢真真, 梁香美等. 河北省政府推动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行为对策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2):254-255.
  [2] 张建环.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J]. 才智, 2014, (26).
网站目录投稿:飞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