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分析的新时期民航院校发展现状探究


  【摘 要】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民航院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提出了新时期民航院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明确当下民航院校的具体发展现状。
  【关键词】民航院校;SWOT分析;发展现状
  一、SWOT分析方法对于民航院校发展的理论意义
  SWOT 分析是一种基于研究对象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的态势分析法,它通过调查分析,列举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因素,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带有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决策性的结论。S (strengths)、W (weaknesses)是内部因素,O (opportunities)、T (threats) 是外部因素。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组织内部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审视组织战略运作的效果及影响发展成败的因素;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从组织外部角度,审视外部环境中现有的影响和将来可能影响组织发展的因素。[1]
  因此,将SWOT分析方法运用到对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分析,有利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及相应的对策,有益于把关键性的机会和威胁突现出来,同时通过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分析,真正确认高等教育发展的实力和弱点,以使我们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民航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民航院校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是可行的。[2]
  二、民航院校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学科专业方面:民航院校依托民航业的产业支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航特有的优势学科,品牌效应显著。例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飞行技术专业、机务维修专业、空中交通管理专业在行业内外均具有较为雄厚的办学基础和实力,专业水准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基于民航专业的优势学科,民航院校通过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催化、衍生出了新的学科方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群,确立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极大的提升了此类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2.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民航院校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解决民航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储备了"理论+技能"的双师型人才队伍,能够及时跟踪和解决民航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战略和技术难题。
  3.人才培养方面:民航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为民航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有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是民航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截至2014年,该校为中国和亚非国家培养了10万名各类毕业学生。其中,培养的民航飞行人才占中国民航现有飞行员总数的80%以上。
  4.文化底蕴方面:民航院校多年来扎根于民航、服務于民航,无形之中已经把民航的行业精神、作风、理念融入到了校园的文化建设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气质和文化底蕴。例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从建校之日起,学校就提倡"忠诚团结、勤奋严谨、安全精飞、求实创新"的十六字校风,形成了"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幸福"安全价值观,凝练出了倍受民航业界广泛推崇的育人"九字经"——"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这些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深邃的人文底蕴,使该校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在吸收行业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立足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思想文化成果。
  (二)劣势分析
  1.学科结构单一。民航院校的发展轨迹,往往都是基于若干单一的学科专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受此限制民航院校一般拥有2-3个实力较为强劲的特色学科群,而其他非民航类专业及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则相对滞后,民航特色专业缺少相邻学科领域的专业支撑,学科持续发展受限,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2.区域服务定位缺失。众所周知,任何一所高校都要占据一定的地理位置,其影响力以其所在地为中心,逐步向区域以外辐射。因此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民航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航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目前民航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民航院校的政策、经费支持主要还是依赖于局方,与地方的交流合作较少。民航院校的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未找到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导致其在参与地方区域创新方面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难以发挥出民航院校的行业特色优势。
  3.社会影响力下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类大学排名和评价体系相继出现并广泛运用,由于这些评价体系强调综合排名,而民航院校学科面窄的原因使其处于劣势地位,导致民航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日益降低,优势色彩日渐消退。[3]
  (三)机遇分析
  1.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新态势。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凸显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高等教育尤其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对高校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并要促进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重点拓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无疑是最大的利好,也必将会极大的推动民航院校的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创新。[4]
  2.民航强国的战略机遇。伴随共和国经济的持续腾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我国民航现在迎来了发展史上最好的战略机遇期。2010年初,原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发表了题为《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伴随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航强国初步成形;到2030年,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引领世界民航发展的国家。随后,民航局出台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对建设民航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建设民航强国的路线图,吹响了建设民航强国的强劲号角。民航强国的全面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呼唤民航教育的大发展,民航院校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3.通用航空大发展。世界航空发展史充分表明,通用航空是運输航空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美国为代表的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还十分落后。面对差距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作出了规划与部署。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通用航空已经初露爆发式、跨越式增长的良好势头。截至2015年底,我国通用机场(含临时起降点)约300个,通航企业数量、机队规模和飞行小时三大指标分别达到281家、2186架、73.5万小时,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4%、15.9%和14.9%。通用航空从业人员达到14563人,较2011年增长了6.2倍。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此前曾指出:"预计‘十三五末,我国通用机场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航空器将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将会涌现,安全、有序、协调的通用航空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民航院校是通用航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理应抓住通航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产学研的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通航企业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将会为民航院校带来无限机遇。
  (四)挑战分析
  1.教育多元化的挑战。多元化的人才质量培养观向民航院校提出了挑战。民航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基本上没有考虑个性发展及人文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大多数学生的专业面相对单一、创新能力较弱。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专业基础宽厚、勇于实践、视野开阔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摆在民航院校面前的现实问题。[5]
  2.行业景气周期的影响。民航院校的建设发展与民航业发展息息相关,而民航业作为国家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受到2002年的"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航业发展低迷,行业不景气,民航院校受到了直接冲击,在学生就业、科研项目对接等方面陷入了困境。
  3.市场化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而来,社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多元化。众多的民办高校、企业都可以培养诸如机务维修、空乘、安检等民航专业人才,民航院校人才培养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民航院校如何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优势,控制成本,精细管理,在市场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下保持领先优势,是民航院校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4.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民航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民航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多年以来,民航院校由于受到各项体制机制壁垒的限制,特别是与地方区域政府、高校交流渠道不畅,改革视野受到限制,与同类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民航院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疑是滞后的。当下,面对"新常态"下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航院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引起各民航院校的重点关注。
  三、结语
  民用航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民航院校应紧抓民航强国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民航特色优势,加强主干优势学科建设,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4] 闫俊凤.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6月.
  [2] 陈佳佳.基于SWOT分析的地质类高校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6月.
  [3] 卢文忠,周亚军.行业特色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5期.
  [5]孙忠进,张敏,邹涛.行业特色高校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J].高教论坛,2012年第7期.
网站目录投稿: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