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书记匆匆地扒了一碗饭,就跨上那辆心爱的二手老掉牙的南方摩托,突突突地上了去乡政府的"准村道"马路。 出门就是一节两公里的上坡路,王书记总是抬头望着天,天空是出奇的蓝,出奇的高。王书记今天是去乡政府开会,心情也是出奇的好,出奇的爽。前进村小,只有四百几十人,这几年村干部又没有人愿意当,王书记是书记村长一肩挑。他今天高兴倒不是因为这个,别人不愿意当,他就喜欢捡这个烫手的山芋在手里玩吗?说句实在话,如今的村干部真不是人当的,每年的各种税费几乎压得人抬不起头来。乡里的干部是"大水",他当了十几年的支部书记,乡里的书记、乡长也换了不下十个;而村干部是"石头",大水流入了湘江,流入了长江,流入了太平洋,可石头还在前进村的河里静静地卧着,没有"前进"一点。七八年前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也还在那里摆着,在起霉,在发酵,在酿酒成醋。这几年更好了,乡干部总是说"村民自治",到农户家里收取各种税费很少沾边。每次要钱的时候,乡政府都是开一个会,逼着村干部带钱去开会。从农户头上收上来的钱一年比一年少,村干部要代的钱也就一年比一年多。尽管乡政府批的村干部工资一年比一年高,但只是一纸空文,这几年有些村的干部一个子儿也没拿到。工资只是鬼捏张票,还要代出这么多钱,这样的村干部还有谁愿意当?领导总是说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光明的前途要等到猴年马月?不过,王书记和大部分书记一样,还在维持着,有一个老大难问题缠着他让他脱不了身呀。王书记只所以这么兴致勃勃——一是因为今天乡政府没有通知带钱,没有新的包袱缠身;二是因为他们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很快就要解决了,老的包袱也要脱身了。无包袱一身轻,无官更一身轻,支部书记不是在编的官,但了却他这个心愿后他就可以放心打辞职报告了。 前进村坐落在八坡山脚下,离乡政府有三十里地,是该乡最偏远的一个村。二十几年前,山上驻有部队。前进村近水楼台先得月,八十年代初期就得到了"光明"。那时的前进村可风光啊!柴方水便,又不要点煤油灯,山外的姑娘都争相嫁到前进村来。后来,其它村里架了高压电,垅里的地皮更比村里的楠竹和杉树值钱多了,村里的姑娘便开始往外流。特别是四年前,部队精兵,八坡山上的这支小部队撤了,前进村的电也就断了炊,这个在该乡最先有电的村却最先没有了电。别的地方生活水平在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前进村却开了倒车。实话实说,王书记是最不愿意到最冲里的那三个小组去,不是因为那三个小组更偏僻、更遥远、更加穷困潦倒,而是家家户户清一色的老气横秋的光棍,在那三个组的常住人口登记簿上几乎见不到十八岁到三十岁的年轻女人,倒是被人贩子到这里放贵州妹子的"鸽子",把一些人多年来的积蓄也骗光了。三年前,在王书记的组织下,全村人咬紧牙关,人平一百元,凑足四万元电费。那时,大电网的电已架到了全乡除前进村外的每个村组,前进村再要接电要重打锣鼓重开张,王书记便把四万元钱交给当时的乡党委刘副书记,托他去联系电力局。刘副书记说电力局长是他的战友,他还可以争取县乡财政以及电力局都解决一点。这几年,王书记没有少问刘副书记,刘副书记开始说战友已调走,后来说正在联系。现在,刘副书记已经扶正为书记是乡里老一了,可电的事还八字没有一撇。今年的人大会,从前进村走出来的民政局张局长被选为副县长,王书记开人大会时就跟他讲了。几天前,张副县长打来电话,说他分管农电,这个事他已经联系好了,叫他把刘书记那里的四万元钱拿去,争取春节前给前进村送来"光明"。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去掉了积压在王书记身上四年的心病,他象一个十月怀胎的母亲就要临产了,没有理由不高兴嘛。"牛栏建在田堪上,肥水不流外人田"王书记不由得想起这句其他村的干部取笑他的话,嘿嘿,以后我们村的大姑娘也不会那样一门心思往外流了。 2:
会议进行得如火如荼,李乡长的报告已有两个钟头了。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还有最后一个仪程,也是今天会议重中之重的一项仪程,那就是第三季度的税收。讲到这个税收嘛,第三季度是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的攻坚阶段,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一定要超额完成,任务压头,迫在眉睫!目前,你们刚完成秋收,辛苦了,要你们在两三天之内完成这项任务是不现实的。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请信用社帮这个忙。信用社阳主任是县人大代表,还是我乡的人大副主席,也是四大家领导嘛,对党委、政府的工作一贯都很支持。今天,他把工作人员都带到了会场,现场办公。办公室的同志,把第三季度各村的税收任务发下去。各村的包点干部把这个数字合情合理地分到每个村干部头上去,没来参加会议的要赶快通知到会。当然,我们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是村里的头,任务相对要重一些。各位准备好私章,现场把借款手续办好,没有章子的我们也请来了一个刻章的师傅。总之,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各村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而且,要把完成这项任务上升到讲党性、讲原则的高度上来!今天我把话撂在这里,有谁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的话,就请打辞职报告,我让讲党性讲原则的人上来!" "这个大(dai)干部我还不想当呢!"坐在王书记旁边的"火爆卵"邻村的彭村长呼地站了起来。 王书记拉了拉"火爆卵"的衣角,"火爆卵"用力一甩,大声说:"我说的大干部,就是代钱干部,就是贷款干部!这两年,我找私人借,找信用社贷,总数不下一万。借了要还,贷了也要还,收又收不到,我死后棺材板都会被别人挖出来!两年的工资都是空头支票,这样的大干部我不当就是了!"说完,就快步走出了会议室。 "彭村长,老彭!"刘书记站起身来喊,"火爆卵"头也不回。 "刘书记,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李乡长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同志们!我们还有这么多讲原则、讲党性的同志,这两年,你们是吃亏了,可我们的乡干部也有大半年没有发工资了。这是我们农村基层工作的困难时期,大家要同病相怜,同甘共苦,共同度过这一难关嘛。平心而论,你们比我们有些乡干部还好一点,打禾还有地方出管,还可以到群众头上去收嘛。好啦,大家行动吧。" 是的,王书记是可以到群众头上去收,尽管现在已是一年比一年难收,但他在村里的群众基础好,山里的老百姓也相对听话一些,他以前所贷所借的款基本上都收了回来,只是这两年的工资村里还欠他千把元。幸好村小任务不大,加上他今天心情好,很快,王书记便与信用社办好了手续。 3:
中饭后,王书记找到刘书记,刘书记说前进村通电的事情经过他和张副县长的共同努力,今年内一定能给前进村四百多老百姓带来光明,又说这件事要和乡长、人大主席、政协联络员四大巨头一起商量一下。 秘书很快叫来了他们。王书记心想刘书记叫来了四大巨头,莫不是乡政府要解决前进村通电的部分资金缺口,便来了个开场白:"各位领导,前进村的老百姓已经在煤油灯下生活了四年多。承蒙各位领导关心,这种黑暗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今天请求各位领导的目的,一是从刘书记这里拿回四万元钱送到张县长那里去;二是我们村山高路远,要架进高压线,线路长,档数多,人口又少,群众不富裕,据初步估算不得少于十万元。还有六万元缺口,请各位领导高抬贵手,给我们解决部分资金。" "缺口问题,你知道乡政府的困难,开工了会有一定表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刘书记接过王书记的话茬说:"至于那四万元,我对不住王书记,对不住前进村的四百老百姓。" 王书记的心紧了一下,缺口无法解决,他退而求其次,莫不是这四万元钱都有了问题? 刘书记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那四万元钱我已代乡政府交了税款到县财政局去了。李乡长,你今年管钱,你看有什么办法?" "是哪年的事?我怎么没有听说?"李乡长抓了几下头皮。 刘书记声音大了些:"还是在大前年,那时你还没来。当时,王县长在我乡亲自督办,那一天一定要带五万元钱回县里,我便拿这四万应了急。收据还是后来补上的,帐面上反映得清清楚楚,这个钱是一定要还上的,我们愧对前进村的四百老百姓啊!" "钱呢?"李乡长两手手心朝上,伸出去朝大家一摊,似乎是无可奈何地说。 "李乡长,这个钱我们挪用了三年,是不是让我们点上几天煤油灯试试?"刘书记看了看李乡长,又看了看大家,拉长音调说:"我看——,你们看是不是这样,这次把各村在信用社贷的钱和信用社结好帐后抽出四万给前进村。" 李乡长不紧不慢地说:"这些钱呀,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呀。" "不是还考虑了乡干部的工资吗?我首先表态,我的工资缓发"刘书记双眼直逼李乡长。 "我的工资也可以缓发嘛,刘书记呀,你我的工资有多少呀。党委其他成员思想会统一吗?就说万主席"李乡长面对着人大万主席,动情地说:"人家万主席,老婆得了不治之症,扣发他的工资,我们于心何忍!再说其他乡干部,跟我们干了大半年,欠了五个月工资,每次都要求他们讲原则讲风格。这次幸好想了这个办法,钱来得快点,工资都还不兑现,我想这个义务劳动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吧……" 刘书记打断了李乡长的话,说:"不管怎么样,大家紧紧手啊,这四万元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乡长也打断了刘书记的话,站起来说:"没有商量的余地,叫我们来干什么?"说完,李乡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刘书记的办公室,万主席也跟了出去。 政协朱联络员也站了起来,说:"刘书记,我的工资,我同意扣,散会了吧?"说完,也走了。 说到扣工资,刘书记这个四大巨头的头成了孤家寡人,王书记和刘书记对视了很久,没有说话。捱了一会,刘书记打破了沉默:"王书记,缓几天吧,扣他们的工资是扯他们的眉毛。我还是那句话,这个钱乡政府即使火烤肉痛也一定要还上。过几天,我亲自和你把钱送到县里去"说完,刘书记也站了起来,有送客的意思。 "过几天",过几天?都几年了,有希望吗?王书记有点怀疑,他没有向刘书记道别,就出了刘书记的门。突然,一声惊雷,他抬头一看,头上的天已聚集一堆乌云,很快就要下雨了。王书记骑上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呼地冲上了马路,一片石头受摩托车胎挤压在河面上打了几个水漂。王书记想这四万元是不是也会打了水漂?不,万不得已他拚着还当几年书记,也要把这笔钱扣回来!不,还是不行,明天他就去找张县长,问他,前进村的百姓已经黑了几年,难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几年吗? 2001年10月1日初稿于溪江 2015年5月10日修改于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