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初一某班主任李某某,课堂上殴打学生,猛扇学生耳光十多次,将学生的头部猛烈撞击黑板,导致学生左侧脸颊和眼眶大面积淤青红肿,并伴有视觉模糊、头昏、呕吐、脖子疼的症状。据称,殴打学生仅因漏整理两道数学错题。很快,涉事学校回应,涉事老师将依纪依规处理。第二日,该事件出现反转,家长集体写请愿书,联名签字按手印,恳请学校安排该老师重回班级教课。(1月5日澎湃新闻) 如此严重的体罚行为,不仅违反了师德规范,还触犯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可是,家长们竟然网开一面,联名请愿,请打学生的老师回班上课。其原因在于该老师教学"业绩"显著,将一个"差班"教成了"好班",将考试排名倒数的班级带到名次靠前的位置。如果该老师不能"回归",家长担心学生的成绩会回归从前的位置。 单从教学业绩看,该老师的确是一名比较优秀的老师,失之可惜。恳求这样的老师"回归",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除了看教学能力和教学业绩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师德。德艺双馨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如果师德有较大的瑕疵,不仅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连合格都算不上。 情绪失控,殴打学生,对学生造成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其行为严重失范,不仅触碰了师德的高压线,而且越过了师德底线,停课是必然的。对于该老师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接受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而不是重新上岗、回归课堂。 将"差班"带成"好班",就是好老师。家长形成如此好老师观,必然有集体请愿的情绪化表现。这样的好老师观,对教育和学生是有害的,要及时纠正。 家长集体请愿,虽然改变不了老师体罚学生的性质,也改变不了学校对老师的处理决定,但请愿行为的负面作用值得警惕,容易产生误导: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什么方法、方式都可以,哪怕是体罚学生,家长也是可以原谅的。 教育需要惩戒,但体罚不是惩戒。如果老师被误导,为提高成绩而不择手段,体罚学生的现象将会频频出现。最终受伤害的是老师,更是学生。 对老师的宽容,就是对教育的宽容。但家长的集体请愿行为,不是宽容,而是纵容,容易助长老师违规行为的发生。"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论断并不适用于教育。对于教育来说 ,要注重捉到"老鼠"这一结果,也要考查"捉老鼠"的过程、方法。此外,家长集体请愿也给学校提了一个醒,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未必是真正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