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探索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当前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针对浙江煤炭地质局(以下简称"浙江局")实际情况,对此进行了探索。 摆正四大治理主体的关系 正确认识党委是公司治理主体的核心。进一步明确党委的决定权、把关权、监督权的具体内容,全面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浙江局党委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全局工作出发,统筹协调好各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积极调动各治理主体的决策经营能动性和监督能动性,使各方目标同向、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保障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在企业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又避免在某些领域产生"真空地带",使管理更加顺畅,杜绝出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 正确认识董事会是公司决策主体。浙江局要在总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规范董事会建设,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视野内选择外部董事,不断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事项清单。董事会在保证决策独立性的同时,要充分听取党委意见建议,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党委委员和党员要在董事会、经理层会议上发表意见,向党委报告落实情况。要逐步完善所属单位董事会和董事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保险机制,逐步在成熟的三级公司引入外部董事,配齐配强公司外部董事队伍。 保证经理层行使经营管理权。各级党委既要维护经理层的经营管理权,又要发挥思想和组织优势,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职工队伍建设,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经理层更好地完成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任务。同时,要对经理层专业化决策进行政治把关和监督制约,在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不到位时及时提醒纠正。 注重党委协调各方监督力量与监事会监督相协调。国有企业各方监督力量的监督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企业透明经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党委应进一步重视和维护监事会的监督,为监事会(监事)履职提供资源条件,应更好地协调纪检监察监督、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等各方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更好地保证各单位董事会科学决策、支持监事会有效监督,实现监督协同,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实现党的组织生活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清单化。在本部按照部室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由部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在基层按照班组设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由班组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坚持抓党建从具体业务和生产经营出发、抓具体业务和生产经营从党建入手,坚持将党支部书记谈心谈话落到实处、落到日常。每年在召开党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时,党支部书记要帮助所有党员事先列出具体问题清单,问题清单要根据具体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避免泛泛而谈、大而化之。 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具体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制度中。比如:在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制度中加入"设立市场营销网点必须同步成立党组织"的要求,明确党组织如何在营销网点开拓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注重在某项重点任务、专项工作做完时,都能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情况以及管理漏洞,再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要实现动作步调一致,必须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才能实现。企业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既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在基层调研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简朴易懂的语言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宣讲国有企业担负的历史使命、宣讲国有企业的改革任务。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 完善组织配置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选用机制。随着董事会的建立和规范,如何使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以公开选聘为例,在提出工作方案时,党组织要综合董事会、经理层等意见,确定人选资格标准、选聘程序、考核评价及后续任职等内容;在组织公开报名时,向企业内部或社会公开发布招聘职位,可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多种方法,由党组织进行资格审查;在确定考察对象时,由党组织根据综合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在考察或"背调"时,党组织会同董事会、经理层、纪检部门组织考察;在集体讨论决定时,由党组织集体讨论聘用人选,并进行公示;在依法依规聘任时,由董事会或经理层依法履行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协议。 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下"的机制。以国企 "20字"好干部标准为根本,结合政治标准、经营业绩、群众认可度等,在局层面逐渐形成可量化、可操作的干部"能上能下"的指标体系,列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若干情形的具体清单,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该清单,作为"下"的评判标准和评判依据。如有发现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研判、征求意见、考察核实、进行认定,提出调整建议,经党委会审定后,与调整对象谈话,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履行任免程序,用严谨规范的程序保障"下"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在日常管理中,要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干部"上"与"下"的问题,改变干部"下必有错"的传统看法。同时,建立干部复出制度,对于"下"的干部符合条件的,重新安排合适的岗位。 夯实党支部这一战斗堡垒 常态化开展党内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生产经营管理需求、问题和效果为导向,定期围绕"实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创设党支部实践活动主题;坚持以党员先锋岗为"点"、党员责任区为"面"、党员突击队为"线",形成"点、面、线"有机结合的整体性创建格局,凸显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設。以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六条标准"为重点,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党支部、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党支部、群众工作落到党支部。对照标准,定期开展问题自我诊断、实施过程量化管控、强化人财物资源保障,促进党支部基础管理更加规范、活动开展更加有序、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创建党支部示范标杆。在基层党支部"六条标准"全面达标的基础上,选树一批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作用发挥充分的综合标杆和专业标杆,激励全局党支部比学赶超、达标夺标。通过定期总结提炼,持续改进提升,把基层党支部的特色亮点和鲜活经验甄选出来、固化下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党支部典型经验,在全局推广,再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抓住党支部书记这一"领头雁"。将党支部书记一同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将考核分数纳入个人年度考核,探索党支部书记和业务干部任期届满交流机制,还可尝试将担任过党支部书记作为晋升处级干部的硬性条件。通过抓书记、实现书记抓,全面发挥"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建强"监督体系"这一最大保护圈 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委员会工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信息汇集机制,各业务部门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及时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报送问题信息,汇集监督信息,消除"信息孤岛";二是建立重点问题协调机制,对信息复杂、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问题经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提交监督委员会集体协商、综合会诊,进行分析研判,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三是建立综合检查机制,协调各方监督力量,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查找重大廉洁风险点。对发现的重大风险或潜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建立督办落实机制,由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对监督委员会商定的事项进行挂牌督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五是建立约谈机制,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较多、问题重复出现或者对问题整改不力的相关人员进行约谈;六是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利用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平台,推动监督成果充分共享。同时各业务部门要主动施策、举一反三,将防范风险嵌入业务流程,堵塞风险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