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坚决克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事实上,绝大多数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都不再开设拼音课程。但是,有的父母,自身高学历,披挂上阵教孩子学拼音小菜一碟;有的下载APP,寓教于乐,把拼音融入游戏;有的报名"幼小衔接",孩子正儿八经跟着老师学……(1月5日人民日报)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盲目"抢跑"现象,是孩子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表现。就幼儿学拼音而言,有的是某些家长缺少基本的教育常识,不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盲目认为学得越早、越多对孩子的发展越有利;有的是部分小学违规招生,不能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实行"零起点"教学,导致没有提前学过拼音的孩子一入学便陷入被动;还有的是部分地区学科设置不合理,如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导致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学习相互干扰,孩子一时难以适应。 孩子一旦学习被动,必然引发家长焦虑和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学拼音便显得顺理成章,对幼儿园学拼音踩"刹车"自然困难重重。要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需从源头入手,让广大家长自觉放弃盲目"抢跑"行为,踩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刹车"。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认知决定行为。针对当下颇受家长推崇的"抢跑"现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妨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家长补上正确育儿的必修课,多渠道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使家长认识到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要性和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危害,让家长自觉放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错误观念。 二要严格规范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行为。正如本文开头所言,虽然绝大多数幼儿园都不再开设拼音课程,但不排除个别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还在违规进行拼音教学。对于这类现象,教育行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辖区所有小学和幼儿园规范办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教学工作。 三要合理设置小学一年级课程。为了体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地区从小学一年级便开设英语课程。英语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和策略,本身并没有问题。但鉴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同步教学,极易引起孩子阶段性认知混乱。对此,教育行政部门需拿出足够的管理智慧,合理平衡两者的学科地位,科学安排两者的教学起点,力争将两者的干扰降到最低。 综合各方信息,幼儿园学拼音之所以如此之"拼",除了家长自身原因外,部分学校(幼儿园)存在违规操作、部分地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因素同样不容忽视。要想顺利踩住幼儿园学拼音的刹车,必须找准这一不良现象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