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师德"红线"陆续进入各类学校。虽然相关规定日益严格细化,但有关教师道德失范的事件屡现媒体。究其原因,学校的师德建设仍停留在他律层面,在自律方面做得还不够。 目前,在他律层面,已有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规范教师行为。学校常用他律给教师上"紧箍咒",媒体曝光、专题讲座或违纪通报等不同形式的"咒语"成了师德建设的"警钟"。设置师德"红线",在细化法律法规的同时,也会让教师感到"硝烟味"更浓了。 "红线"虽然能起到震慑作用,但也会让一些教师抱着"不违规"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将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实现建设高尚师德的目标。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和教师需要在自律上下功夫。 首先,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带头人,要首先做到自律。校长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达到示范引领效果。面对教师群体中的"害群之马",校长绝对不能为了学校的名誉"护短遮丑"。低调处理或"包庇"违规教师并不是长久之计,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教育,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自律意识的培养和引领,将"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现代社会诱惑太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受市场交换原则和"高高在上"思想的影响,主动或被动收取"回报"。对此,学校要加强引导,使其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人民赋予的"权利",而非"权力",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敬畏法律,尊重生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扭转现行评价标准中存在的偏差,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最具师德教师"评选等活动,给学生和家长充分的发言权,而不是靠教学成绩、教学技能评价师德。 最后,教师要主动加强自律,通过内化职业理念形成职业角色。如今,师德失范现象都是行政部门出面处理,也有很多行政规章来约束。他律多了,教师的活动空间就会变得更小,增加束缚感,不能潜心从事教育工作。康德说:"自由即自律,而且只有自律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教师要把职业理念内化为自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德,这也是师德的可贵之处。 总之,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而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学校要引导教师将师德内化为自律行为,千万不要让一条条"红线"套住了教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