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党委在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把握和坚持问题、目标、实践和政治"四个导向",提升发展质量,推进基业长青,打造国企"百年老店"。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理解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对国企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石化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效率、效益和质量意识,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企业提质增效升级上,体现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上,这是国企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危机复苏乏力、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化工市场需求低迷、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新挑战、新机遇,齐鲁石化顶层设计、主动应对、攻坚克难。着力深化原料、产品和装置多层次结构调整,劣质原油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二次加工路线更加优化,原油加工量大幅提升,成品油质量实现由国Ⅰ到国Ⅵ的跨越,化工产品逐步迈向中高端。建立运行三级优化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升级。公司2001-2017年,累计加工原油1.7亿吨,生产乙烯1 26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 778亿元、上缴利税1 244亿元,公司跻身中国石化炼化板块创效第一方陣主力阵容。与此同时,干部员工中还存在"注重依靠装置规模等生产要素增加,实现产值、利润的增长"等传统思维,市场、质量、效益和竞争意识还不牢固;面对石化市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存在畏难情绪、等靠思想;国家对民营炼化企业放开原油配额后,地炼(地方性炼油厂)产能得以释放,对国企炼化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国企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抓住发展质量这个根本,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装置技术改造、实现工艺技术升级,大力研发和生产高端产品。优化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加注重集约型发展,推进企业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供给质量,通过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企业提质增效升级。 高质量发展是国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低碳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满足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国企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环境效益既是社会效益,也是经济效益。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党和国家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清洁环保、重视绿色低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国家修订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实施了"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等环境保护行动计划。齐鲁石化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环保、清洁生产的红线、底线意识,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专业安全和安全专业管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投资13.4亿元建成投用了30个"碧水蓝天"项目。公司多次荣获"中国石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有的基层管理人员存在站位还不高、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国企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占得先机、赢得优势,就必须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把握人民对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的期盼和需要。牢固树立责任关怀的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依靠绿色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打造低耗高效、清洁环保、生态文明的良好国企形象。 高质量发展是国企不断深化改革的历史要求 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要创新技术、育新动力、研发中高端产品做好"加法";还要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减法",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在特定历史时期,国企兴办社会类、市政类职能,提供了企业初创时期的必要条件,满足了干部员工的生活需求。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置身市场的"蓝海",与国内外不同性质的企业搏风击浪。此时,再承担社会、市政类职能"负重"前行,将大大降低国企竞争力。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改革政策。齐鲁石化抓住机遇,积极稳妥推进"四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的分离移交,多项工作走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前列。同时,稳妥实施改制分流、清理整顿、关停并撤、体制转换,完成了56家单位改制分流,规范处置了95家"三产"企业和长期投资项目,中小学和公安局移交地方,公司总体架构实现重塑。但与时同时,部分员工群众还固守"适应了企业自己管理和服务自己"的老观念,存在"改了以后服务会不会降低、能不能适应"的担心;分离移交涉及地方政府、专业公司,又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包括移交界面划分、移交资产清查、现有设施利旧等众多工作,有些同志在推进改革中存在畏难情绪等。为此,要加深对国企"四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的思想认识,以更高的站位、历史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提高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国家政策,透彻分析存在的问题,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深入,让企业轻装上阵,为提升发展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把握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要放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于国企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责任",着力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新的实践,提高国企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思想站位,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把握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国企高质量发展,是产品和服务"同步提升"的发展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创效、生存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国企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拥有高质量的特色产品上,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在追求"质量第一"的基础上,实现"效率优先",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步提升"。 对石化行业而言,就是提供更多更好的石化产品和优质服务,实现国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许多石化产品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国企要推进发展,必须拥有和打造"拳头"产品。需要紧盯市场需求,把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压减低效产能、关闭无效产能。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高科技含量。特别是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持续打造质量优势,培育质量文化,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比如:加快推进汽油、柴油等成品油质量升级,加大高附加值合成树脂专用料的生产,有效满足市场和社会对高端石化产品的需求;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国企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高质量的售后跟踪服务上。对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对产品的售后跟踪服务,是整个产品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售后服务、用户体验、跟踪调研,帮助客户熟悉产品性能和使用方法。针对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赢得客户信赖,进而赢得市场。通过高质量的服务,还会进一步发现新的市场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反过来引领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和供给调整,培育和催生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多样化、个性化升级需求。如此相互促进、循环往复,提升石化产业的整体管理运行质量,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国企高质量发展,是效率和效益"并驾齐驱"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效益是一对"孪生兄弟",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实现高效率、创造高效益。高效率是前提,高效益是追求;只有"有效",才能"高效",两者辩证统一。 以国企的高效率、高效益,证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是国企的价值和使命所在。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认识"三大变革"中的效率变革,需要站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坚持生产与市场两条主线,拓宽视野,深化从局部效率转向全局效率、从短期效率转向长期效率、从浅表效率转向深度效率的认识。在注重传统生产效率、管理效率、运行效率基础上,变革企业内部资源和生产方式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组合,全方位提高企业组织运作、发展质量效率。推进国企供给体系、供给机制创新,实现企业供得准、供得快、供得好、供得久。实现有效供给动态平衡,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国企改革发展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努力降本减费,全流程优化增效、全方位经营创效、全要素降本提效、全时段平稳保效、全过程管理助效、全资源优化见效,努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率和效益"并驾齐驱"的高质量发展。 国企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和绿色"双力驱动"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国企来说,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其中,科技创新是企业效益增长和促进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作为"乘数"作用到人力、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中。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发展质量也就越高。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在中高端产品、绿色生产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不斷聚集创新发展动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打造推动企业发展新引擎,以"两化融合"与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使用清洁环保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设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源头预防和过程控制,实现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实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和绿色"双力驱动"的发展,让创新成为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第一动力,让绿色发展成为国企发展的普遍形态,助力形成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实践导向,全面推进国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订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坚持实践导向,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引领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国企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认真贯彻落实。 理解和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要掌握其本质内涵和内在要求,明确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还要深刻理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树立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的新理念。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传统思维定势、固有模式、工作惯性,以系统思维、辩证方法谋划好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措施。 齐鲁石化作为一家刚刚走过50年发展历程的老国有企业,正站在又一个50年发展的新起点。处在既要巩固已有发展成就,总结创业建设、改革发展经验,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又要顺应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公司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制订安全环保、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效益增长、绿色低碳、改革发展、强化党建等具体目标措施,把新发展理念要求贯穿企业新规划、新目标、新措施和新实践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比如:在倡导创新中,提出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用"五大创新"厚植发展优势;在炼化一体化协同发展上,面对成品油过剩的不争事实,着力将炼油业务由"燃料型"向"化工原料型"转变,也顺应了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要求;在推进发展上,积极推进企地合作、对外合资合作业务,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实现企地共建共享、共荣共赢。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思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企业意志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创出一条管企治企、兴企强企的新路径。齐鲁石化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等新生产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发展驱动要素的直接反映。齐鲁石化下决心攻克一些关键技术,掌握发展主动权。比如:近年来,公司成功研发硫磺回收成套技术,打造中国石化技术标准,助力行业达标减排。2017年,与国内7家单位就硫磺回收成套技术签订技术许可合同。截至目前,该成套技术已推广应用30多套,为200多套在用装置解决了达标难题。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公司在炼油业务领域,重点突破劣质重油转化、降低柴汽比等技术,力争尽快实现工业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在系统内被指定推广应用的技术。在化工业务领域,围绕基础产品降成本、高端产品提比例,重点突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提档升级、精细化工等方面的技术。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中,将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企业生产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能工厂"。 产品创新就是改善或创造新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或引导开辟新市场。比如:近年来公司研制出合成树脂专用料——茂金属产品,成为公司的独有产品,2013年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产品创新上,公司坚持"基础+高端+解决方案"的思路,密切产销研用协作,将新产品推广、技术服务措施前移。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即:投产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研究一批,持续提高化工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顶替进口、打破垄断。多开发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推动公司"三大合成"材料迈向中高端。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持续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国企一些原有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新要求,需要打破局部利益藩篱,改革管理体制和運行机制。 近年来,齐鲁石化全面推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完成了运维、水务、质检等16个专业化重组,理顺了运行机制,优化了管理层级,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围墙,形成了"大专业"的管理格局。组建专业团队干专业工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公司机关部门由25个减为15个,减少40%,科室减少39%;二级单位科室减少33%,定员减少38%。下一步,专业化将向纵深推进,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生活力。 按照党和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部署,齐鲁石化提出"立足齐鲁发展齐鲁"和"走出齐鲁发展齐鲁"的新模式构想,合资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承揽业务。2014年建成投产中国石化首家与民营企业万达集团合资合作企业——山东科鲁尔化学有限公司,实现了央企与民企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公司向科鲁尔公司、石家庄炼化、香港石油公司海南油库、长城能化、新疆能化、中天合创、LNG青岛、北海和天津分公司等15家企业派出员工承揽业务,开辟了增收创效新模式,培育了新的效益增长点,开辟了企业发展新天地,也助力拉长地方经济产业链,推进区域经济强劲发展。 同时,公司强化顶层设计。以提效率、增活力、打造竞争力为目标,制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了专业化重组、市场化运营、三项制度改革等11个方面37项改革工作,"十三五"改革长远规划更加明确。这些改革举措将大大释放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展了新空间。 坚持政治导向,着力提供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加强国企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政治导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方向,就是首先把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齐鲁石化党委通过建章立制、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好正确政治方向。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员工头脑。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齐鲁石化以上率下,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学习宣讲。通过组织"五大宣讲",迅速兴起学习宣传热潮;运用"五种形式",扎实推进深入学习;采取"五项措施",切实做好统筹组织工作,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代表、齐鲁石化党委书记张绍光先后为企业党员、干部和员工、改制分流单位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地方干部群众讲授专题党课,深入车间班级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推动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 参与源头决策、过程监督,统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管大局,就是统管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增强大局观念,议大事、抓重点。企业各级党组织切实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齐鲁石化党委在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中,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源头参与、深度介入、严格把关、过程监督,并逐步规范了"三重一大"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完善了公司领导班子会、公司党委常委会"三重一大"事项前置论证审核程序,为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前置程序,推动实现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深化改革中,坚持"三个符合""三个有利"的原则,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全力提效率增活力打造竞争力。在推进发展上,提出了站在新起点、明确新方位、再创新业绩的目标要求以及推进齐鲁石化基业长青、打造国企"百年老店"的发展愿景,企业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 实施"44331""12345"党建工程,确保党的意志在国企落实 保落实,就是确保党的意志在国企落实。齐鲁石化党委牢固树立"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务实有效",实施直属党委"44331"、基层党支部"12345"工程,打通党建工作从直属党委到基层党支部、基层党支部到一线党员两个"最后一公里",从严从细从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提升国企党建工作实效和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公司实施直属党委"44331"工程,就是牢牢把握企业直属单位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员工队伍建设、党风廉洁建设、政治生态建设四个工作着力点,紧紧守住安全、环保、廉洁、稳定四条底线,有效运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主题实践、"传承企业精神,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实践、党委巡察三个载体,努力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三个作用,切实用好党建考核这一抓手。打通党建工作第一个"最后一公里",打造直属单位党委坚强领导核心。实施基层党支部"12345"工程,就是抓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一个主线,发挥好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两个功能,强化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融合意识三个意识,坚守安全底线、环保底线、廉洁底线、稳定底线四条底线,落实抓班子、带队伍、强三基、保稳定、促发展五项任务。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党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打通党建工作第二个"最后一公里",推动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44331""12345"工程,提升了企业党建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确保黨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举措在企业的贯彻落实。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齐鲁石化党委将全面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牢记"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初心,紧紧把握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美好愿景,把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奋力推进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