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数学基本思维习惯没有形成;2、数学基本运算不过关;4、数学学习方法还不掌握。考试基本技巧:总揽全卷,按分答题;审题要慢,答题要快;遇到卡壳,跳跃答题;每分必争,合理取舍;科学计划,妙用稿纸;考前不熬夜;考后不对照。 关键词:数学思维习惯;数学基本运算;数学学习方法 笔者从事二十余年的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学生阶段就对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和爱好,大学也上的是数学专业,工作后既有初中的教学经验,又代过不同类型的高中生:高一级新生,高二文理科,高三文理科,其中还分快班和普班等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现在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谈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主要因数和对策,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数学基本思维习惯没有形成 尤其对高一新生来讲,刚从初中生上来,他们的学习习惯仍然是初中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以记忆为主,对从数字到字母的过度还不适应,在集合论AB?这类问题中的讨论还不习惯,对分类讨论还没有形成思维的定式,而在集合运算中不能认真理解概念导致分不清何时取交集,何时取并集。在函数学习中由于抽象思维跟不上,所以对有关函数的性质应用的题型找不到合理的解法,大部分学生感觉理论枯燥,抽象,题型多,规律性不强,做题不好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反复训练数学思维的培养,因为好的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能结合数学规律自然进行数学合理化的分析,这样不仅能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数学基本运算不过关 快班和普通班的大部分学生数学运算功底较差,由于粗心在运算中错误百出,这归根在对运算的细心程度不够,重视度不够,不注重细节,运算不过脑,不分析,想当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在牵扯到复杂运算时一定要细心讲解,对技巧运算要反复强调,多加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重点训练细心度,强化基本计算,以便使学生尽快达到基本的运算准确性。 三、数学学习方法还不掌握 大部分学生数学学法根本就不合理,不科学。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以下方法是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得到的重要学法: 1、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 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后的学习负担,这正是一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考试技巧的问题。(考试基本技巧:总揽全卷,安分答题;审题要慢,答题要快;遇到卡壳,跳跃答题;每分必争,合理取舍;科学计划,妙用稿纸;考前不熬夜;考后不对照) 7、阅读自学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需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认真观察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好的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笔者只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心得,希望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以确保大家的学习既轻松又能考出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