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很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同群臣一起喝,有时喝得酩酊大醉。 在武昌时,孙权有一次临钓台饮酒,喝醉了。他叫人用水洒在群臣身上,并对他们说:"今天饮酒要喝个够,直到喝醉了掉到台下水中为止。"张昭见了一句话也不说,板着脸走到外面去,坐在自己的车中。 孙权让人叫他回来,对他说:"大家一起喝酒是为了取乐,您为什么发怒呢?"张昭说:"古时纣王搞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他当时也以此为乐,不以为恶!"孙权没有说什么,也就不再喝下去。 张昭的话说得有些过分了。偶尔饮一下酒,狂欢一回,应该无伤大雅。孙权对张昭是尊重的,不然这样扫他的兴,他是会打发脾气的。 三国时期,喜欢饮酒的不只是孙权。例如曹操,也是个酒中仙。他的《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简直把酒和人生不可分离地揉和在一起了。 我发现这些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有一种共同的悲凉苍茫的情怀。他们的一生几乎全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不断的冒险,不断的鼓舞勇气,不断的冲杀奋进;血与火,胜与败,死亡与复活;……这些都融进了他们的生命,从而凝聚和酿造了一种特有的"战争情结"。 而这杯中的杜康,正可以浇他们心中的块垒。后来的唐诗描写这种心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最尖锐、最集中地突出了人生的矛盾和冲突:人生无常,人生又得不断地拼搏;冒险能带来成功和荣誉,但失败和死亡的阴影也总是追随着它;眼前的目标是明确具体的,当追问人生终极问题,却是一片茫然;……想不断,理还乱,只有去找酒喝,在酒精中获取灵感。 既然人终归一死,人生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无结果的冒险。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以什么态度来对待人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但是人生这个大问题,归根结底,不是光靠"思"能够解决的。孙权、曹操,他们不约而同地找到了酒,是因为酒醉状态确实给了人一种解脱感。 德国哲人尼采把人生的这种情绪和态度名之为"酒神精神"。 古人有酒神祭。在这种仪式上,人们纵酒狂饮,放任自己,为的是人们知道个体终有一死,个体终当复归自然,这既是人生痛苦之极至,也是人生全部痛苦得以解脱之唯一途径,所以值得大大庆贺。 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其意思大概也是一样的。 酒神精神是乐观的悲观主义。人生是一大悲剧,身为主角的人却又以观众的眼光来看待它,心中充满了大喜大悲。 能达到这一境界的,是人生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