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为进入"博雅计划"和"未来教育家计划"的学生设置了专用教室。此举引发争议,同学们称这是变相的等级之分。不过该校教务处却表示,这是为了激励学生成为优等生。 教育部门严禁对中小学生进行排名,成绩报告单也变成了素质报告单,学科也只能填写等次"优秀"、"良好"、"中等"等,不得填写具体的分数。等次评价不无道理,对于一个学生还得用发展的辩证全面的评价,单纯以分数排名论英雄,是不妥当、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模糊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激励学生。不过,也可能造成学生和家长的错觉,容易盖盒子摇,不能面对现实,不肯承认差距。 虽然严禁给学生按成绩排名,但高考、中考录取必须严格地按照学科成绩进行排名,一分甚至能够压倒几十、几百甚至上千考生。实际上中小学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看重成绩排名,素质报告单和等级制评语只不过是一个表面文章。即使到了大学,成绩排名也一直存在。评优、评先、入党等等都是要根据成绩排名,报考研究生、就业参加招考等也是严格按照成绩排名录取,这样体现了客观、公平、公正。 华中师范大学为了给进入"博雅计划"的学生提供专用教室,无可厚非。在笔者看来此举根本不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反而可以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只要学校选取的人才公平公正,这种做法是完全合理的。 一些学生为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只有打开教室的门,才能让竞争公平;只有打开心里的门,才能让隔阂消除。其实未必,未来的竞争还要激烈得多,如果连这点"委屈"都不能接受,如何才能融入将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