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探索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


  摘要:探索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主要是利用实验室资源,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新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从简单的制作向技能型、创新型转变。以培养实操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使学生上岗后真正的能靠技术立身于岗位。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模式;项目模块
  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几十年来所形成的一套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的过于重理论知识并脱离实际的弊端。为此,只有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特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才得以生存和发展。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而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专业课教师,怎样将本专业做大做强是时刻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使学校兴旺发达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文章,正是本着全面提高学生技能能力这一出发点,从我校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我电子技术部专业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希望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构建"平台+项目模块"的课程模式,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的综合化是全球课程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当代国际职教课程观的新潮流。根据我校"动手动脑,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根据我部以就业为主的电子专业实际情况,创建以"平台+项目模块"教学模式,即把电子专业的相关课程整合成为一个"平台"和"N个项目模块"。一个平台就是取名为《电子应用基础》,"N个项目模块"就是根据实验室资源的方向设成若干个项目模块或子模块,然后对电子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机械的搭积木式的组合,而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按照"能力本位"原则,围绕主题,将几个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取舍、重组、更新而成为一个"平台"和各个"项目模块"。把政治、数语外、音乐、体育、计算机应用、电工基础等整合为《电子应用基础》,着重于"打基础、有后劲、重发展"。把电工实习室、家电维修室、数模通等实习室按照各个应用方向构建各个"项目模块"。在"平台"和各个"项目模块"中,对原来学科的内容又以"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科学有序地筛选、渗透和整合,减少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去除落后的没有应用价值的内容,促进基础和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理解"平台+项目模块"的内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平台+项目模块"的课程模式将课程结构分为两段,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主体发展。"平台"是电子专业职业群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注重兼顾"学科本位",以便教学的连贯和衔接,增强学生继续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同时也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宽"和"厚",并可以根据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增减和调整。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产品设计的广泛应用,就必须把英语和计算机纳入这个"平台"中。"项目模块",在内容上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序是,(1)明确技能项目目标。根据岗位技能需要采用反求逆推法,推出并确定学生从事某与岗位的应知、应会的内容,这是职业技能、教学目标的定位。(2)分解教学模块。学生要掌握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很多,不能笼统的"一锅烩"应将复杂的知识内容作模块化处理和描述、,将其分解为单纯的、可切割、易操作的模块,形成较为单纯的、便于传导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收音机的组装和维修》就是一个项目,可定为:项目一:那么就可将这个项目分解为硬件组装、调试及检修故两个教学目标明确的模块。定位为:模块一;模块二;(3)实施模块教学。模块分解完成后,教师在根据模块教学需要,确定每个模块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等,然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实施。一个模块学完了,就进行检测验收,然后在进入下一个模块。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掌握全部应知、应会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努力让学生"充分就业"、"适应就业"和"顺利就业"。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我部首次组织的教学教改试点,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评价"平台+项目模块"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方面,除了学生要参与教学评价之外,还要求所在部门的全体教师参加此项教学模式评议。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旁听至少一节参加"平台+项目模块"教学教师的讲课,并且根据学校教学督察内容,评议各位教师,并对这种教学模式做一总评。通过听课教师评议、学生评议及学生学习效果三项指标来评定"平台+项目模块"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成绩来评议。
  四、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注重教学过程的整合
  新的课程模式需要配套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为此,我校在原有电工电子实训楼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企业和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完善了电工电子实训室,这样就形成了以"创设专业情境,实行目标教学"的特点,实训中心技能训练岗位技能标准力求与企业实际岗位技能标准一致,努力营造与实际生产经营场所一致的教学环境和职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职业经验,体验工作情感。同时,着力进行教学过程的整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贯通,实现校内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的对接,突出教学过程的技能性和应用性。首先,彻底改变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习惯,把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成为完善教学目标、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其次,发挥学校实验室齐全、实训中心设备完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把课堂理论延伸到实验室,把电工、电子装配等技能延伸到实习室或实习场,并按照"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把课堂概念多样化、扩大化、把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操作性实验,主体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验"项目模块"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从元器件的识别、焊接技术、到各种仪表的使用的具体技能操作,以及实习结果的收集、分析和报告,直至仪器设备的保养和实习现场的整理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全过程自主进行。这样教师身传言教,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把理论知识体现在直观生动的实际操作中,从而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最后,把校外实习最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实现零距离的对接。
  五、增强教学灵活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而国家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规范劳动力市场,将逐步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将是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是今后就业的必要条件。我校电子专业课程在以"平台+项目模块"的教学模式下,就实现了从"课堂——实验室"的封闭性教学模式向"实践性教学——考证达标——实习上岗"的开发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又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个"项目模块"体现在"模块"的"活"字上,各个"模块"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志向,教学时间的长短、教学要求高低进行自由选择和灵活组合,可实行分流和定向培养,以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可设置一些"副模块"、提高项目模块"选修项目模块"等,以供学生选择,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纳入新的实用知识和生产技能,或增加新的"项目模块"。而我们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进行专业技能考核,使学生就业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友成.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2004(1)64—66.
  [2]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陈红旗.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论[J].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2005,26(34):52—55.
  [4] 刘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111—114.
  [5] 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23:10—11.
网站目录投稿: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