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发布的《浙江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发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线上培训应当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合理设置课程培训时长,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直播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面向小学1-2年级的培训不得留作业,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校外线上培训活动,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000元或不超过60个课时或不超过3个月;建立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白名单和黑名单。(11月19日 钱江晚报) 减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家长对教育的过度焦虑,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对成绩的盲目攀比,对校外补课的过度迷信,加上潜在的竞争压力,残酷的升学竞争,让校外补课之风愈刮愈烈。其间不乏一些线上线下培训机构,不顾教育规律,无视学生身心健康,为了利益最大化,加深课程学习难度,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让减负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生负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加重。 浙江省出台校外线上培训发展规范性文件,紧扣减负的教育热点与难点,从课程时间、课程内容、课程费用等方面予以明确规范,对鱼龙混混乱、良莠不齐的线上培训机构提出系统性的整治意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对于构建立体化减负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前,国家2018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仅两成学生睡眠充足,八年级近视率达68.8%,学生的身体状况堪忧。其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是其重要原因。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将学生负担减下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与锻炼。规范线上培训机构,明确时间限制,才有可能将学生的负担减下来。 然而,仅仅规范校外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并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考试的压力仍在。学习的压力不减,校外线上线下培训时间规范了,学生到点下课了,但学习并不会就此停止。 治理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要全面推动立体化整治,既要整治培训机构,更要狠抓学校教育,切实改进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亦应允许学校提供一定的校内辅导服务,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避免一股脑地将学生推到课外,推给家长。同时,出台系统的课内辅导服务的监控与管理机制,规范教师的辅导行为,如此,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