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解密家谱家谱一个血缘地缘与文化共同


  家谱封面举例
  导语
  "靠谱"是个北方方言词,指一个人说话行事可靠。可靠就可靠吧,为什么还要在"靠"的后面加个"谱"字呢?
  这个"谱"指家谱。
  家谱,又叫族谱、家乘,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同姓家族的历史汇编。由于大多编写严谨,可以说是家族的"信史",因此说一个人说话做事可靠,可靠到有"家谱"可征,这就足见一个人的可靠程度!
  那么,要是把一部家谱拿到"靠谱"的你的面前,你真的能读懂吗?
  郭氏族谱
  家谱是特殊的"书",因为里面记载有历代祖先的名讳,所以平时小心收藏,秘不示人,只有过年时才"请"出来,"请"到供桌上来接受后人的膜拜。
  如果你有幸接受了长辈的邀请,能和他一起展读族谱,回顾家族的历史,你一定会很激动,因为有资格看家谱,说明在长辈心目中你是个"靠谱"的人!
  ——但如果不熟悉家谱的编制体例、基本内容,你可能会遭遇这种情境:长辈在那里口若悬河,而你只能唯唯诺诺……
  为了避免这种尬,你有必要事先了解下有关家谱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正是悦华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家谱一般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谱序,第二部分是谱系图。
  前者讲的是一个姓氏的家族文化,后者讲的是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其实,谱系图中表达的不仅是血缘关系,归根到底也是文化关系。
  01谱序
  谱序是一个家族的整体发展状况介绍。一般有如下内容:先祖绣像、修编凡例、历代修续谱序言、家族概况等。
  (一)先祖绣像。
  郭氏先祖绣像
  一般所绘的是始祖、始迁祖与前几世的祖先。
  所谓始祖,即"得姓始祖",是一个家族在姓氏使用上的第一人;所谓始迁祖,即"血缘始祖",是一个家族在血缘上有史可据的第一人。前者可以称作一个家族的人文始祖,他远比"血缘始祖"存在的时间长。
  比如,《鲁西南欧阳氏宗谱》以欧阳蹄为得姓始祖。据欧阳修《欧阳氏图谱序》载:"至王无疆,其诸族子,分散争立。……有封于欧阳亭者……其后,子孙遂以为氏。"
  欧阳蹄即文中的"封于欧阳亭者",是第一个拥有欧阳姓氏的人。
  而鲁西南派的始迁祖欧阳某公,明成祖时军屯于巨野,"遂家焉"。
  这样一比较,鲁西南派欧阳氏尊奉的始祖与始迁祖相差1700余年。
  中国族谱中为什么将祖先的绣像置于卷首呢?这是"饮水思源"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崇拜。
  为什么又常常将得姓始祖与始迁祖一起崇拜呢?——尽管从血缘关系上看,得姓祖同始迁祖相比要远得多。这就说明,家谱所勾画的这个家族共同体,不仅是血缘、地缘共同体,而且是文化、信仰共同体。
  (二)修编凡例。
  凡例是体现家谱编辑者编辑思想、原则、方法的文献。一般由初修者订立,续修者可不断补充。举个例子,凡例会说明族人入不入谱的标准:
  "一书乏嗣者,从养、义子不书为嗣;过继者,虽系远房,亦必书为嗣。……"
  "一书子孙出走在外者,则不书。恐为族害也……"
  (摘自《诚志堂郭氏族谱》)
  标准订立的目的是维护家族的秩序。当然,随时代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原来子入谱、女不入谱,现在基本上子女都可以入谱。这反映的也是文化发展的问题。
  (三)族谱序言。
  郭氏族谱序言
  一般修续一次族谱(一般20年~30年一续),都会留下一篇或几篇序言。
  序言多是由编辑者撰写,一般先追述得姓、迁徙及先祖创业历程,再表明续(修)族谱的缘起,表达尊祖敬宗之情。
  也有些序言会请当世名人或当世地方名人撰写。比如宋代欧阳修热衷于谱牒学,在民间还留有他署名的郭氏、徐氏、罗氏、曾氏等族谱序言。
  名人所撰序言往往说明同这一家族的关系,追考历史及表达对这一家族的敬意。
  (四)家族概况。
  这一部分内容繁杂,大致可包含郡望、堂号、字辈,家训、家规,墓地祠堂,迁徙,族里名人传记、碑志、诗文,诰封等内容。试综合梳理如下:
  ①家族考证文字。在历史久远的家族,可能很多人事都未存留下来,所以要结合文字资料(史书、方志等)、物质遗存(墓碑、牌位、遗址等)以及家族内外的老人口述等,来获取一些家族的基本史实,形成郡望考、源流考、家祠考、墓葬考、家谱考等等文字。
  ②家族典章制度。这是有确切记载的部分,如堂号、字辈、家训、家规等。
  ③家族名人传记。又称行述、行状等,概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一般只为为家族作出卓越贡献或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男性族人所立。
  而有时也为家族的女性,如媳妇(传记称"内传")、女儿(传记称"外传")立传,古代能立传的家族女性大概只有节妇、孝妇;而现代则包含了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
  传记可以单拉进谱序中来,也可以放在谱系图中传主所处的位置。
  ④家族其他文献。其他文献有历代碑刻、志铭,皇帝的制诰,族人的诗文等。一些名门望族会在墓茔留下丰富的碑刻、墓志铭等,存留了墓主人的生平、功业、子嗣以及墓址方位等重要信息。
  而所谓制诰,就是圣旨,对有功之臣,朝廷下旨彰表,有时也及于功臣的上代与妻子、母亲。家族保有"圣旨",再抄录或影印在家谱中,是一种荣耀。
  有时家谱中也会收录族人的诗文等,一般限于文学特出者。
  当然,这些也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影印在族谱中。
  如上④所说的其他文献,对家谱而言,往往能起到"证明材料"的作用。
  谱序部分往往会保留很多珍贵的原始资料,这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总之,谱序是一个姓氏共同体的文化百科,从中可以窥见血缘、地缘、文化、历史甚至文学、科技的方方面面。想看懂家谱,首先得读懂谱序。
  郭氏谱系图
  02谱系图
  如果说谱序近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传"与"书"的话,谱系图就是其中的"表"。但家谱与史书不同的是,谱系图在家谱中所占的比重远大于前面的谱序。
  谱系图,又称世系图、世系表,是一个包含了一个家族所有成员的"大名单"。下面就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看看这个"名单"。
  (一)谱系图的内容
  首先,谱系图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巨大的树状结构图。
  这个树状结构的最顶端一般是一个家族的始迁祖,也即血缘关系上的始祖。下面是一个个的层级结构,每一个层级上的成员(或者说"要素")都是由始迁祖的子代、孙代、三代、四代乃至无穷代构成。
  还有一种叫做"通谱"或"通天谱"的,就相当于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通史"。有的最远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其实这种"通谱"不可能完全由血缘关系构成。
  因为,一者,家谱是封建时代的人文产物,在家谱产生之前,虽然有为"帝王将相所做的家谱"——二十四史,但平民百姓并没有机会载诸史册,所以最早最早的血缘始祖何由知?!
  二者,历史是"血战前行"的,中间的物质与文化的浩劫,怎么可能不让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链条中途断裂?如果仅凭一个人的记忆,顶多记住曾祖一代的名字就算不错了!
  所以说,表面上看通谱是血缘共同体,实际上是一个姓氏的文化共同体或者说信仰共同体,而站在最上层的黄帝也好,炎帝也好,周文王也好,其实是一个姓氏的"信仰始祖"。
  ——其实有"血缘始祖"的家谱也存在着文化认同的问题。所以仅把家谱看做简单的"血缘共同体"图谱是小看了家谱文化。
  第二,再分析一下一个家族成员(要素)的内容组织。
  谱系图中的主体是成年男性成员,他们的名讳按男性的血缘关系(表面上是男性姓氏)被组织进结构图中。
  但家谱不仅记载了他的名讳,还会记载他配偶的姓氏与子息的数量与名讳。
  到了当代,内容变得更复杂。在谱系图上还会以注释的形式标注成员与其妻子的生卒年,妻子的名字、娘家所在地与父兄姓名,女儿所嫁地与女婿的姓名,甚至有成员的小传,等等。
  这里面也有时代发展变化的痕迹在:
  最初只记成员与妻子及儿子,体现的是男权至上,是孝与悌。
  后来增加的内容大多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这是一种平权思想的体现。
  郭氏族谱
  (二)谱系图的形式
  先做一个假设,一个包含20000个名字,传了36代的家族如果用一张树状结构图画下来,你估计得准备多长的纸?
  其实有个家族做过一个尝试,他们把从始迁祖到十八世这十八代的男性成员的名讳做成了一个折页,结果这个折页拉开后长达15米,在一个普通房间拉都拉不开!
  所以把谱系图做成书籍的形式势必要以合适的方式"断代"与"接续"。
  首先是"断代"的问题。
  其实每个家族都有自己自然断代的办法。比方一个郭姓家族七世祖生五子,后人称这第八世五祖繁衍的支系为"老五支"。所以断代的方式是,先叙述完一世至七世,然后按八世的五个支系分别叙述。
  而从八世繁衍至十八世,人口渐多,所以再从十八世分别叙述,叫"系",表述起来就是"(八世)某祖支(十八世)某某公系"。
  打个极不恰当的比方,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生物分类学上的"门纲科类属"。
  不过这也说明此种断代还是比较科学的。
  附带说下,"支系"在各地的习惯叫法是不同的,有的叫"房",有的叫"门",但意思相同。
  "断代"之后更重要的是"接续"。
  据悦华了解,"接续"主有两种方法,一种叫"蝉联式",一种叫"五世一提式"。
  先说第一种"联珠接续式"。
  即从第一代开始,按长幼有序的原则,分别表述,表述完长子的世系传承,再表述次子的世系传承,以此类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先制造个三代传承的模型。
  若第一代生二子,第二代各生二子。
  分别用树状图与"联珠式"表达如下:
  这种方法适合族众较少的家族。它基于自一人出发代代相赓的原则来组织系统,其实建构的是一种线性结构。编辑起来相对简单,但会为阅谱人的检索造成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谱系中人员数增加越多,检索难度会越大。
  第二种方法叫"五世一提式"。
  这种方法极近于树状结构,而且科学地解决了断代与接续的问题。
  按照这种方法,假如去表述一个36代的家族的话,它会五世五世地按顺序先断开八个"段落",然后在八个"段落"内再从一个"极点"(即五世一提的"提")出发形成树状结构再表述。
  下面是树状图与"五世一提式"的模型比较:
  这样就方便了阅谱人的检索——因为编辑者可以很轻易地为世系图加上目录!
  依照"五世一提"的原则,也可以发展成"十世一提"。同理"十世一提",指十世一断代,一提提十世。这样家谱的容量就更大,信息密度就更密,检索也更方便。
  结语
  这样,悦华就带着你完成了一次家谱认知之旅。其实里面还有很多概念与术语未能涉及,比如"适","嗣"、"祧","出外"……悦华准备另文详解。
  此文主要的理论指向是,家族是一个血缘、地缘与文化的共同体,而家谱则是这种共同体的文本表达。
  这种文本表达基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观念。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历史表述,还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现代阐释,都可以看出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
  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一个民族的共同史,也要重视一个姓氏家族艰难与伟大的发展史。
  希望悦华的文字也不至于太"离谱",如发现文中问题,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目录投稿: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