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代各项科技的落后,俗语在民间流传是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俗语几乎都是古人根据几代人的经验总结而成,所以古代百姓很少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谈阔论,而大多都是将俗语作为安身立命和农耕劳作的准则。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俗语,这些俗语的丰富经验使得古人在很大程度上免于饥饿的灾难。即便是在今天,很多与农业相关的节气俗语依旧在民间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在过几日便是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节气,民间关于它的俗语也是妙趣横生。 关于冬至的含义也是颇有说法,南朝《三礼义宗》是这样解释的: "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 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冬至这天是阴阳并至,二气相争的日子,所以才将这天视为判断来年晴雨、冷暖的绝佳时机。 在笔者的四川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这里的"冬"指的便是冬至,百姓将冬至出现的时间用来衡量冬季气候寒冷的程度。直译过来便是如果本年的冬至在当月的中旬,便是民间常说的暖冬。而猫本身毛软且浅天生便不耐寒,以此比喻说在说明这时的寒冷是猫难以忍受,但对于人来说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后一句则相对夸张,直译便是如果冬至出现在本月月末,往后的寒冷连鬼神都难以忍受,古人借此强调"冬在尾"的极度寒冷倒是在寒冬给人多添了一份乐趣。 当然,冬至的俗语远不止这些,笔者朋友的家乡有这么一句俗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听起则更接地气。说的是冬至前后的气温对年后的气温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百姓普遍认为如果冬至前后气温偏暖的话,那冬至过后便会气温骤降,而且会一直持续到新年的农历三月。如果冬至前后异常的寒冷,来年气温则刚好相反会提前变暖。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够猜出这句俗语出自哪个地区呢? 还有一句说的"晴冬至,年必雨",意思也是非常的直白,是民间百姓除了通过冷暖预测来年气候的另一种经验之谈,是通过冬至当天天气的阴晴来判断新年前后的降雨情况。笔者过年都会沉浸新年的热闹气氛当中很少在意前后的天气变化,但这句俗语斩钉截铁的语气倒是让人想着实验证一下。今年的冬至不日将至,有心的朋友也可以留心一下。 这些俗语都只是节气俗语的冰山一角,俗语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大多俗语因为气候的地域性也都有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区也有关于冬至不同的说法,虽然说法纷纭但百姓同过冬至的习俗却是一致。不过虽然习俗一致,但风俗却是各具特色,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等等不壹而足。那么诸位家乡冬至都有什么美食不妨留言分享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