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校歌为什么会遭遇尴尬


  四川资中二中校歌遭遇尴尬——学生渴望融入流行元素,学校希望传承办学方针。尴尬的校歌何去何从?(3月14日华西都市报)
  其实,校歌遭遇尴尬的又何止是资中二中呢?目前在不少学校和地区,校歌都是一种摆设,只有在领导检查或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听到其旋律,平日里校歌无人问津几乎已是常态化,已经见怪不怪了。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是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突,而实质则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缺乏。
  校歌通常被认为是学校的精神图腾,浓缩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好的校歌能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如果仅仅是为了迎合部分学生的口味,融入流行元素,虽然暂时会提高校歌的人气,但难免会失之严谨,缺乏内涵,达不到滋养人心、以文化人的功能,也很难长久的传唱下去。社会的流行风一变,我们的校歌势必也要继续修改,以迎合学生新的口味,如此一来,校歌朝令夕改,岂不变成了流行歌曲?现今校歌遭遇尴尬的原因,不在于其内容是否流行,而在于我们对音乐教学所秉持的态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被置于边缘化的地步,很难进入学校课堂的中心。只有在举办活动的时候,才想到用它来渲染气氛、美化点缀,平时则被冷落。其它课程课时紧张,或临近考试的时候,音乐课则被打入冷宫。其实,音乐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礼记》中的《乐记》开宗明义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是由于外物的变化所引发的、激发人的思维情感而产生的,而且音乐具有顺和民心的作用,即所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孔子也说"礼崩乐坏"将会天下大乱,更是把音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但由于现在的考试或抽测,音乐成绩的优劣无人问津,中考、高考都对音乐成绩都没有任何要求,音乐的地位渐渐不堪,校歌也就随着音乐课的消减而式微。
  校歌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最真实的反映、最直观的展现。如果办学理念是内容,那么校歌就是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在校歌遭遇尴尬时应该反思,我们在办学模式、育人理念上是否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否真的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如果理念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有着不合时宜、落后的地方,又如何期望校歌能够为广大的学生接受呢?
  当然,问题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校歌的创作不够专业。有些校歌仅仅是生硬的填词模仿,无法真正反映出一所学校真实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然也就不会被师生喜欢。
  但愿资中二中校歌遭遇尴尬的情况,能够引起广大学校和师生的重视,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办学水平,让校歌能够成为学校独特的精神表达,不再尴尬!
网站目录投稿: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