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游学市场水涨船高。有人认为游学可以帮助孩子增长见识,甚至可以作为留学的前奏,但现实中也存在游学流于表面,游学团变成购物团的现象。有人质疑是收获大还是太"坑爹"? 不可否认,游学本身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孩子解放身心、开阔视野。但随着近年来游学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或是商家看中了这个捞金市场,于是巧立"留学前奏"等各种名目以吸引家长眼球,以游学之名掩盖捞金之实,使得游学逐渐变了味。 笔者曾带队到新加坡开展游学活动,通过活动前精心安排游学行程,我们师生一行以新加坡一所小学作为游学平台,参观该校校园,了解该校办学历史以及该校区域内学校的办学概况。我们的孩子与该校孩子同堂上课,参加该校的特色活动课程,与该校孩子一同进餐,开展联谊等活动。当然,既然是游学,我们也根据行程安排游览了新加坡几处有代表性的景观,领略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虽然游学仅有短短一周时间,但不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深受特色活动的浸染,就带队教师而言,笔者也着实收获不少,该校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也给我以深刻启发和思考。 并且,笔者所在学校每年也要接待很多海外华裔青少年来校开展游学活动。作为活动的承办方,学校精心安排汉语知识、中华武术、中国书法、国画、手工艺等课程,帮助学员们在当地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基本元素;精心设计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等多种游学线路,把知识传授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让学员们感受祖(籍)国家乡的大好河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兼顾学员生活及饮食习惯基础上,尽可能地结合时令安排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让学员们从舌尖上品味中国。这些海外游学团队,他们来校学习中文,学习书法、武术等传统文化,学习闽南语,了解历史名胜古迹,增进对祖籍家乡的认识和感情。达到了促进交流、加深了解、增强友谊的目的。 游学本无错,错在被"挂羊头卖狗肉"。当前的一些游学活动之所以频遭吐槽,是因为大多数为不懂教育的商家或机构所组织,并且是以"游学"的名义谋取钱财获取利益。游学的意义不可否定,关键在于正确厘清"游"与"学"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游学行程安排。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笔者认为,若要回归游学的本来意义,发挥游学的最大功能效应,游学活动应当由教育部门或学校组织。但话说回来,由于"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现如今不少学校因噎废食,谈"安全"色变,连春秋游活动尚且不敢组织,我们又怎能指望学校组织跨越国界的游学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