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当今大学生就业创业严峻形势,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实际,认为应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莆商精神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对接、利用好上级政策,出台帮扶办法和措施,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湄职院;莆商精神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生动诠释莆商的"精""勤""俭""孝"品格特点,指出:莆商"精",精于根植市场、"无中生有"、求和求顺、创新求变;莆商"勤",勤于劳作不惧苦、不畏难、敢打拼;莆商"俭",俭以兴业、低调做事不张扬,俭以持家、节衣缩食不铺张,俭以养德、为人诚实守信用;莆商"孝",忠孝于国,敬孝于祖,尽孝于亲,以不同方式报效桑梓。莆商精神是福建精神的生动凝练和集中体现,这与当代高职生职业素养、品质要求不无吻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融会贯通,把莆商精神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对接、利用好上级政策,出台帮扶办法和措施,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 一、宣传教育,让莆商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一是了解莆商历史、解读莆商文明。莆田商帮成于唐朝,兴盛于两宋明清,再兴于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为福建三大商帮之一。据来自莆田市的以1978年作为开始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2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万,足迹遍及4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约9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约2.5万亿元,包括莆商在内的闽商与徽商、晋商、浙商为世人所熟知。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莆商、解读莆商,学院采取多形态、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一是在院报、校园广播中开辟莆商专栏。收集连载莆商成功创业案例,激励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学院校园文化与莆商精神、企业文化对接融合,以帮助学生尽快成才。二是在办学理念中植入莆商精神。修改校训为"立德、厚技、创新",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和融合莆商"精""勤""俭""孝"的精神。三是开办"道德讲堂"。邀请校友莆商严星辉等宣讲创业故事、成才经历,让专家深入解剖莆商精神、创业文化,让高职生由浅及深由表及里了解莆商历史、读懂莆商精神。四是评选莆商"许国山奖学金"。一年一度的评选活动,既评先评优、奖学助教,又解读莆商、学习莆商。 二是弘扬莆商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莆商精神首要在"精",就是善于发现和捕捉市场机遇,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他们善于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无医生医、无木生材、无金生金、无钢生钢"的商业奇迹。他们特别抱团,求和求顺,既勇于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又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共赢。他们创新求变,超越自我、出奇制胜,实现了从行脚商人到行业翘楚的惊人飞跃。如今忠门镇成了中国木材经营第一镇,仙游县建起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秀屿区上塘村成了中国银饰之乡,其间涌现出吴良好、陈春玖、许国山等莆商精英。 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长廊"中全程引导植入莆商精神。"学习莆商精神,鼓励自主创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当月光族,鄙视啃老族。""不愿有学无术当白领,宁握一技之长当蓝领。"如此这般贴近实际的毕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比比皆是。一是成立莆商精神和妈祖文化专项课题组,由党工部、团委牵头,动员各部门力量,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性。二是打造文化广场、展览厅,图文并茂,立体展示莆商创业文化。三是编写一套有关莆商创业的校园读本,由思政部负责实施统一授课计划。 二、对接政策,让莆商精神引领就业创业 学院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先后与莆商经营的福建古典家具协会、上塘寿山石协会,鞍钢冷轧莆田公司、赛得利电厂、三棵树涂料公司、山中集团、华昌珠宝、中涵机、福建威诺公司等20多家协会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院依托莆田行业(协会)、莆商企业,加强与莆商企业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把生产线引进学校,形成"校中厂",把课堂搬到企业,形成"厂中校",实现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学院还引用企业化方式管理学生。积极开展优秀莆商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引进优秀莆商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延伸推广至教室、餐厅、实训场所等处。可以说,湄职院结合自身实际,贴近莆田发展实际,开展学习莆商、进军莆企、推动就业、鼓励创业一系列活动,生动诠释莆商精神,演绎莆企合作风采。 三、鼓励引导,对接莆企 建设孵化基地 为让莆商精神更好地引领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湄职院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学习莆商企业文化、参照莆企管理模式、对接莆企合作办学。学院今年将继续对接莆企,组织申报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建生产性车间2000平方米(活动板房),用于汽车专业和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等专业理实一体教室,力求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学院支持华昌珠宝在本校的投资力度,同时计划加强与奇奇汽车、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等大型企业做好合作交流,更多地为入驻学院实训室校企合作单位制定优惠政策,为支持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和平台。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培育"白手起家,无中生有"创业创新土壤,积极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