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法律与经济双重视域下高校国有资产之研究


  摘要:在高校内涵提升的背景下,现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资产管理的要求。解决这一重要问题,首先,应从法律层面上构筑突破国有资产管理的着力点,加强立法进程,明确国有资产的法律地位,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其次,从经济视角分析,应在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绩效评价以及监管环节上探索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而破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法律 经济 双重视域 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迎来了办学规模扩大、学生规模增长、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的快速发展或超常规发展时期,对基建项目和教学科研设备等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日趋增多,进而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结构及用途。部分固定资产项目盲目建设、违规建设,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变得十分复杂。高校如何规范和合理配置校内资源,促进资产整合和共享,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法律地位不明确、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法律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解决。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内涵
  根据《高等教育法》,高校国有资产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或以其他形式投入学校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利用自身条件取得的收入所形成的资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占用、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资产(财产),制定并组织实施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手续,负责资产的合理配置,参与设备采购、验收入库、维修保养和基建竣工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散乱。
  1.法律法规保障乏力,法律监管滞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与不足之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两部法律,虽然政府招标采购与事业单位招标采购有相似之处,政府招标采购模式也成为高校主要的招标采购方式,但是资产管理有其特殊的一面。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监督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针对性不够强等特点,缺乏专门针对高校资产进行管理的法律,容易导致资产管理混乱。再比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都属于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法律层级效力较低。比如《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本身就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容易与其他法规和规章相互矛盾与冲突,导致管理责任落实不清,管理不系统、不规范,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滞后,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造成诸多困难。同时由于国家层面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的欠缺,使高校中的国有资产监管过程无法可依,容易导致资产流失与效益低下,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难以受到追究和制裁。
  2.高校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导致高校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基建工程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内部管控制度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架构中,存在着与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不相符、责任不到位、管理定位不明确、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监管缺失等问题。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各职能部门或者各二级教学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全校一盘棋,各自为政,各谋其位,并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流失严重等问题。
  (二)高校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不足和浪费并存。高校资产确权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因合并或者升格造成资产产权不清。特别是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之后,生源不断增多造成学校教学科研设备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等严重不足,原来的资金渠道来源和数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造成学校被迫借贷融资筹资,负债运作。各种不同的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由于缺乏相应的对账机制和管理措施,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留下产权关系不清等隐患。即使部分升本较早的高校,也存在产权不清的现象,比如无形资产产权不明确、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产权不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开始向经营性资产转化;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和处置权属于各单位,也造成了高校资产范围变化、产权不清。
  此外,高校资产使用不当,闲置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毁损、流失严重。目前,高校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资产如何管理没有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增减手续不全,各种教学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高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约在60%以下,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几乎很少利用,大型科研设备的利用率也低于15%。
  (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队伍法律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由于资产管理技术落后,造成高校内部使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不兼容,各自为政,对资产管理的对象不管资产类别,对资产不加以区分,笼统管理;对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的教学设备和价值几百元的办公设备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高校无形资产使用效益低下,流失严重。目前很多高校还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高校现有资产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管理状态粗放,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效益观念淡薄。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
  (一)从法律层面上突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
  1.加强立法进程,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国有资产管理应从立法层面找到法律依据。所以我们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监管方式,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日常管理监督,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督法规及实施办法的长效机制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此外,还要把这一举措落实到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对于高校来说,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高校资产管理条例、高校资产处置监督条例以及高校资产核算统计办法,资产管理标准要充分体现法制化。加强专门针对高校的法制建设,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注重法律化,以严密周全的法律体系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透明化。
  2.完善以高校法人为代表的治校管理结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治校,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确定了高校的独立法人性质,并享有独立的自主权。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协调好学校各内设机构的权限与资源配置关系。高校资产的界定标准是从产权关系上揭示高校与国家资产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高校国有资产内部的管控办法,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第三人存在平等的财产及权责关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起以委托代理关系为牵引,以利益参与者为纽带,以公共利益的责任为依据,通过强化内部产权管控机制来建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二)从经济层面上突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
  1.在管理制度上,坚持以精细化和规范化为准绳,制定可控制性及操作性双重标准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第一,根据上级法律以及文件要求,制定适合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经费预算、设备采购、验收入库、资产调拨、维修与报废、资产清查、基建预决算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常规的管理制度。第二,进一步完善竞争管理机制,完善高校资产购置的招、投标制度,引入科学论证,评估报告,改进管理模式,实行竞争机制,对高校发展需求不大的资产,要坚持否决其购建的申请,同时要盘活闲置的资产,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制度,对学校的公有住房、大型贵重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实行有偿使用,进一步完善资产保值增值制度,不断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此外还要出台一系列与之相符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比如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教改与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闲置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制度、高校融资建设问题制度,等等。
  2.在管理模式上,利用网络环境对国有资产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采用电子化信息管理方式,建立高校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将各部门的资产信息数据进行对接,建立定期分析数据库,对资产从论证、购置、验收、使用、报废等的整个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为合理配置学校国有资产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必须以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高校资产管理网络与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资产管理网络建成共享平台,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资产信息,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才能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实现资源共享,使资产的核对更方便、更准确,确保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有利于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调剂资产余缺,不断提高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或杜绝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的现象再次发生。
  3.建立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估机制。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属于内部的自我评价,应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指标体系,以反映国有资产的质量、资产的利用率、资产的保值增值、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情况,为学校内部资产运行状况提供准确信息,同时根据考核结果检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价值,为高校资产调拨和处置等提供客观的依据。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校内归口管理部门和占用使用单位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防止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流失,实现全校资源共享,确保高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实现高校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4.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双重监管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审计、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采购的检查和现存库有量的清查。高校应制定科学的配置标准,对高校资产的投入计划要列入当年预算,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来做。学校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好校内资产的出入库管理和使用说明,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摸清家底,核实资产的占用及利用率,使资产配置及报废处置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要将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重构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必须坚持激励导向与倒逼机制相结合,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力度,一方面,制定好人才引进战略和引进政策,落实专业管理人员,普及法律、法规教育。新引进的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更要具有法律和经济专业背景以及行业的从业经历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倒逼机制,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淡化学术评价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加大应用技术和技术实践经历的权重;注重岗位培训、不断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高校要协调平衡好激励导向与倒逼机制两者的关系,既要有稳定引进专业资产管理人才的耐心,又要有激励学校自培资产管理人员的进取心,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又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提升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S
  参考文献:
  [1]鲍家志.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民法保护——兼从法律视角论高校去行政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
  [2]卜玉荣.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刍议——以江苏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4,(5).
  [3]刘莉,樊庆文,徐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1).
  [4]张美华.提升高校资产使用效率的路径思考——以浙江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为例[J].财政研究,2012,(4).
网站目录投稿: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