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公办学校收门票是贩卖公共资源


  今天,有人向我打听能不能到某公办名校住上一周,深入学习。我托朋友去问,回复是不可能,因为该校现在门庭若市,不接受住校考察的人。但考虑朋友面子,一天半天还是可以的。半天的话,每人收费100元……公办名校凭什么收门票?这个我多年前就有的疑问,再次"跳"了出来。
  去过当下被捧上天的"名校"的同仁们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踏进这些"名校"大门之前,总免不了要掏出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买上一张门票,而且这些都是公办学校,其中不少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对一般"拜佛求经"之人而言,既然是捧着一颗虔诚之心而来,也就不会计较该不该买票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认同了收门票的做法,后起的"名校"自然也就仿效了。尤其是那些声名远播的名校,"门票"表现得也就越为坚挺,仿佛成了自己身份和规格的一种体现。大家长期濡染其中,不但习以为常,还或许引以为荣,觉得能够"见到真佛"了,加之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卖门票之举也就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了。
  公办"名校"究竟可不可以像动物园、旅游景点那样收取门票?作为公办学校,它的资源、政策和权利是谁给的?与某些"名校"收门票的做法相反,许多省市都有学校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的举措,而且渐成趋势。
  众所周知,公办"名校"绝非个人私产,而是典型的公共场所。校园里的设施,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资源,这些公共资源本就当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关于这一点,教育部早在1999年6月10日就颁布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2006年和2011年又出台了将逐步在全国推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
  有支持者认为,这些公办"名校"收取门票也是一种不得已之举,可以减轻学校用于应付参观者给学校增加的学校维护费用,不算过分。然而需要提醒的是,那些公办"名校"每年都有来自政府的拨款,其中已不乏用于校园维护和秩序管理的部分。另一种说法是,"收门票"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来访人流,以减轻对学校的管理压力和给学生形成的干扰。是的,从控制人流的角度看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公办教育本是公共资源,用市场手段对人流进行控制,并不符合其公益性本质。
  事实上,"收门票"之所以成为某些公办"名校"的身份象征,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基本常识:无论是"名校",还是非名校,任何收费都要有法理依据和行政依据。对办学者来说,如果对公办名校"收门票"这样有违常识的做法熟视无睹,甚至羡慕并仿效,那就是非不辨了。
  这样说,并非主张"名校"来者不拒,敞开校门任人参观。事实上,我觉得学校就不应该成为看客云集的地方,安静办学才是学校应有的秉性。如果实在盛情难却,可以设置"接待日",并限制来访人数。这样既维护了校园秩序,又力所能及地为教育交流做了贡献,何乐而不为?!
网站目录投稿:孤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