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分钟教会你简单实用的写作方法


  内容本质是沟通,有效沟通需要能量
  如果你创作的内容能让你的读者有新的启发,对旧的观念或想法有所转变,或者得到从未有过的触动,那么这篇内容会获得非常好的用户反馈,而这会直接体现在你的内容收益上。
  这句话说起来很轻巧,但实际上包含几个非常关键的知识点。
  首先,你的遣词造句能力要基本合格。该用什么词汇来表述,构造何种句来描述对应的感觉,段落如何划分,这些能力希望你不要还给中学语文老师(好像大部分人大学之后就没语文了吧)。
  然后,你应该选择怎样的语言,该用何种语言风格来进行创作。很多人都是注重第一感觉的,如果你内容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别扭,有违和感或疏远感,那么即使内容再好,可能也难以获得读者青睐。
  最后,你这篇内容的核心主旨,你想表述的中心思想,你之所以写这篇内容的动力及想表达的感情,是否具有读者所认可的价值,观点独特,立场鲜明。这是读者所认可的高价,而不是你所认为的价值,一定要避免自我感动式的内容。
  合理的创作流程
  大部分人写东西,都喜欢一蹴而就。如果今天文思好,灵感充足,那就是马不停蹄地一顿敲打键盘后,一篇文章快速成型,最多改改错字,然后立刻发布提交。而如果文思枯竭,灵感未至,则如憋尿一般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写完最后的句号后,倍感解放。
  文章提交后,偶尔回顾,发现词不达意处比比皆是,逻辑混乱,主旨模糊,连自己都看不下去。
  在大部分人的直观天性中,写作是自我意志的表达,因此会充分抒发自己的表达欲,堆砌论证流程,最后得出核心观点。但这样靠直觉写出的内容,往往会让读者看的很累,而且需要依靠逻辑的内联性去理解,不利于快速阅读。
  所以,掌握合理的内容创作流程,能帮助你在有无灵感时都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且文章质量还会得到更好地提升。总结来说,就是要先确定内容的独特观点(树立价值标杆),然后梳理结构(行文框架),最后才是词句填充。
  在内容创作之前,首先需要对写作目的非常明确。是想要取悦用户,抒发情绪,提出见解,还是传递时事资讯。在明确目的后,自然有了你自己的立场,有了符合你表述内容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应该站在当事人角度,还是中立第三者,是观众视角,还是为自己发声。
  明确这些内容基调后,就应该针对内容框架进行准备。我们需要想明白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篇内容表述的价值需要由我来传达,这篇内容的独特性在哪,我需要如何让浏览者相信,提供何种证据和例子。
  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采取前言引导、提出矛盾点、观点引入、给予预期、产生认可、最终共鸣的框架流程。不知道各位对于八股文是否了解,其实八股设置的非常科学,只是失之于呆板,难以变通而被诟病。但就普通写作而言,有一套符合逻辑且易于接受的框架,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想写好内容,先学会拆解内容
  无论做什么事,跟着既有的成功案例去学总归不会是坏选择。
  找到你精准领域内,你认为最具价值的一篇内容,我们从头开始慢慢拆起。首先对于标题,比如《10分钟学好Python,让你不再加班整理Excl表格,助力升职加薪》,这其中包含了内容的主角"Python",包含了对其卖点的描述,即10分钟既能学好(虽然是10分钟看完广告,或者告诉你下载一个脚本),还包含了其面对的人群,即需要高效率整理excl表格的表哥表姐们,然后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升职加薪的预期。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就可以仿写一篇专注于我们领域的内容,比如《一个月重塑自己,每天在家也可练出马甲线的方法》。
  然后进入到实际内容,我们发现这类文章首先会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就像经典的肾宝广告一样,隐隐透露着"我懂你"的意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移花接木,把关注的问题和相关描述进行替换,而相关形容词甚至可以不用替换。(甚至板式都可以不用换)
  这期间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我们在日常最好能持续积累素材。写作的本质是输出,而输出的前提是有输入。无论是直接借鉴还是内化重构,深度理解后再完成知识积累,自己能持续大量吸收优秀的内容,才能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在内容的拆解上,我们可能就需要用新的内容对原有词句,句子或段落进行替换。
  对大部分爆文款或社交款的内容来说,行文结构多是"前言-故事1-故事2-感想-故事3-总结"这类框架。很多文章内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在于行文中何时会唤起读者的兴趣点,兴奋点或情绪点。可能是某些词语的使用,可能是观点角度的独特,也可能是故事的精妙。
  在你进行拆解时,不要忘了你本身也是读者,你可以把你的第一感受也记录下来,这样在进行自己创作时,也能更好更快地想到应该如何写才能表述此时应有的情绪或内涵。
  总结来说,通过拆解对标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自己的结构脉络,收集可用的素材,积累具有感染力的词汇和行文方法,并且快速写出实用的标题。
网站目录投稿:冬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