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市境东接连云港市、宿迁市,南界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西北邻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北达山东省枣庄市、临沂市。 曾经有人说道:"要想初步了解徐州男人,必须先上徐州人的酒桌;要想真正了解徐州男人,就必须搞清徐州男人和酒的关系;要想深入了解徐州男,就必须明白徐州酒文化。"其实,徐州的男人爱喝酒在历史上就出了名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从徐州酒史入手,来看看徐州酒文化。 一、徐州酒文化之徐州酒史 当年的泗水亭长刘邦振臂一呼,沛县顿时英雄倍出,很快就奠定了大汉朝数百年的根基。英雄常与酒和美女联系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就是他们的形象标签。鸿门宴时,项王赐与樊哙与斗卮酒,哙起,立而饮之,赐与哙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以斗饮酒,吃生猪腿,比的是胆识和豪气,秀的就是霸气形象,胜利也就成了必然。现在沛县歌风台的刘邦雕塑,依然高举酒樽,一看就让人明白,他要先领一圈。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英雄的影响力也是泓大的,英雄爱的,我们也爱,英雄追求的,我们也跟风追求,所以英雄倍出的地方,民风也尚酒。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徐州也是主战场。从小沛到下邳,从刘关张到吕布,无不在徐州豪饮朵颐。兵家多的地方,粗人也多,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讲不清。粗人功夫高了,豪气足了,义气重了,就与英雄接近了。粗人的爱好与英雄就有很多相似之处。貂婵我等排不上队,但是吕布的酒我们可以喝到。 徐州 二、徐州酒文化之酒桌文化 在门口对面的位置是主人被称"主陪"。主陪对面一起来招待客人的这个位置称做"副陪"。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在主陪右手边的是"主宾",指被请的那位很重要客人。坐在左手边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右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左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 徐州人喝酒,虽然不用大碗,但小杯也是用的少的,徐州时下的标准杯是二两二的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5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9度左右(徐州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 主陪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在主陪的带领下,大家一定要一起喝上第一杯酒,这个酒一般不碰杯,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等主陪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副陪发言了。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是第一轮是主宾与主陪,副宾与副陪,依此类推。 凑局:就是拼凑饭局,一个人要组织一桌酒席,总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就需要组织者"凑一桌"。有时,到开席时间了,人数太少,组织者就觉得喝着不带劲,还得临时调度增援,把人数凑齐,人数齐喝着才有意思。 赶场:就是在同一时间要他去吃饭的"场"有好几个,不便推脱,就先参加其中一桌,喝上一会儿再到另外一桌。凑局与赶场,徐州大部分的人都应该熟悉或亲身经历过。 在徐州,只要你有几个好朋友,就免不了隔三差五地聚一下。由头也很多,像是过生日、交了男(女)友、发了一笔小财、生小孩、送行、接风等等,只要你想请客,原因不计其数,被请者也心照不宣,无非是找个原因聚一聚,"喝"一顿。在喝酒的时候,被请人的义务就是得多喝酒,要"喝足",否则可能就是"不仗义"、"不够兄弟"。在徐州这样一个酒文化环境之下,拥有一个"海量"是一项能力的象征,是被人羡慕的。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酒虽然好,但是酒多伤身,要注意适量! 三、徐州酒文化之徐州酒礼习俗 徐州人给客人端酒,自己却不喝,还美其名曰"对客人表示尊重"。遗憾的是,我遇到的所有客人都不领这个情,都对这种"不平等条约"提出抗议。抗议归抗议,客人势单力薄,而且"吃人家的嘴软",只好忍气吞声把"尊重"喝下去。也有就这个规矩跟徐州人较真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接待一个来大陆投资办厂的香港人。这位先生愣是不喝给他端的酒。他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反复质问我们:"一,给我端酒我可以喝,你们为什么不喝?二,如果说表示尊重,那么尊重应该是相互的,我来给诸位一一端酒,可是按照你们的规矩只能主人尊重客人,客人不能尊重主人,这个道理讲不通嘛!",纠缠了十多分钟,一杯酒也没有端成。宴会结束后,我们徐州人对这位客商的评价是三个字"不上路"。 什么"前三杯酒一定要干,后面可以随意","女士给你敬酒,你好意思不干吗?""你不喝鱼头酒,我们怎么吃鱼?"等等,尽可以归为这一类。其实,什么酒都可以喝,什么酒都可以不喝,喝不喝关键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但是,徐州人不管这些。不仅如此,徐州人还会向客人灌输喝酒比身体更重要的理念:"只要感情真,哪怕打吊针","只要感情铁,哪怕喝出血"等等。说得客人云里雾里,不知不觉头重脚轻,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