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吴华,戴着500度的近视镜,脸上还有没完全褪去的青春痘,穿着一条旧牛仔裤,提着拉杆箱,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从贵州省的一个小县城晃到北京。那是2014年7月。当时的他,不知道自己将一头扎入房地产行业,更不敢想象此后会被晋升为最年轻的店长,也不晓得自己现在随口就能谈"金字塔原理",谈"刻意练习"。一切,都是未知的。而立背后的隐忧 生活的开端,并非都是喜剧。期待到大城市闯荡,实现"从无到有"的吴华,却最先遭受了"从无到负"的冷水。初出茅庐的吴华,跟朋友挤在500元每月的合租房里,长达七八个月都没有签单。2015年春节,他手里握着同事刷信用卡借来的3000元,钻进了冬日冰冷的返乡列车。 吴华说,最开始还会给自己设定半年的期限,如果没签单就转行。可后来,他只想着该怎么认识更多人,如何精进业务,怎么把工作做好。每次谈单不成的时候,身边的同事都会主动请他吃饭,告诉他努力不会白费,总有一天会成功。 成功的这一天,来得畅快且戏剧化。2015年春节回来之后,他就在两天内连续签成了两单,也第一次在工资卡上看到了20000元的数字。店长发短信说:小吴,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能一直保持五位数的收入。吴华觉得,当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整整乐呵了半个月。从去年开始,吴华就变得越来越有规划。此前的他,竭尽全力完成公司的量化指标,盯着每月的业绩达到多少,小区内的责任盘拿下了百分之几,有没有登上门店明星销售榜……但是此后,他开始越来越关注内心,关注自己的长远规划。 这让他有时候显得不那么"正统",甚至有些异类。比如,他不会像其他销售一样,把西装穿得笔挺、领带打到没有一丝褶皱,而是更加关注工作本身,仔细研究每位客户的个性,甚至会对几点联系他们、选择电话还是微信联系,都仔细权衡。他也会逐渐拎清工作重点,灵活处理状况。当同事苦恼于老板的打卡要求时,他会回应:几个月后,老板是会看你的业绩数据,还是打卡记录?后来,他的月收入早已突破了五位数,有一个月还拿到了11万元,可是,他再也没有感受到最初的那种快乐。 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莫过于时间,一晃来北京7年了。对于"三十而立",吴华却已没有困惑。关于事业,他早已将职业路径预设起来,铺到很远;关于家庭,他下定决心:2021年,一定要结婚。在老家,和他同龄的同学和朋友,早已结婚生子。虽然父母的催婚电话让他十分反感,但是在内心深处,吴华也渴望早点结婚。当然,绝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遇不到合适的,宁可单身,也不将就。 接受过不少朋友的帮助,吴华深刻地认识到"人情"的重要性,他想开办自己的公司,搭建起社区服务平台,帮助自己的亲人、朋友开店、致富。家人对吴华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以往觉得他有些不靠谱的哥哥,开始在作决策时主动询问他的意见。当老家的亲戚朋友需要帮忙时,他也会爽快地伸出援助之手。至于自己的小家庭,吴华有着朴素的执念。 这几年,房租从最初的500元攀升到现在的4000元,代步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轿车,银行卡的数字也不断向上滚动着。吴华觉得,房子、车子、结婚、生子,这些一步步都会有,"没有什么可焦虑的"。尽管他已经不再是刚来北京时那个对世事知之甚少的小伙,他已经31岁了。单身也不犯罪 珍爱网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七成 90 后渴望恋爱;90后最能接受办公室恋情,其次为姐弟恋、异地恋;四成 90后微信提分手;平均每 100 个单身里有 15 個离异;学历越高换工作的频率越低,三成 90 后拥有副业;90 后平均收入达 8000 元,年终奖孝顺父母为首选;2019 年度三大困扰:单身、穷、没朋友;90 后的"三十而立":事业稳定发展、金钱财富积累、对未来有明确规划。 笔者生于1991年,至今未婚,单身,但是内心笃定而自信。几天前,一个同龄女性问我:"小姐姐不婚主义,你爸妈都理解吗?"不久前,我还收到一位刚刚结婚的女性发来的消息,她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应当"找个男伴",认为这样才能"永远幸福",而不是只享受"这短暂几年的幸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恋爱结婚生娃"似乎成了一道"社会高考题"。当一位女青年结束了学业,找到了工作,亲朋好友都热切关心起她的"终身大事"。逢年过节或进入新工作环境,总有人对女青年发出"灵魂拷问":"有对象吗?""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随着年龄渐长,这张"婚恋大网"逐渐收拢。生活中,似乎所有人都以为有资格"关心"单身女性的私人生活——去恋爱、去结婚、去生孩子。我的一些女同学成了"毕婚族",更多人工作一稳定就被安排相亲结婚。二十八九岁未婚的单身女性,被贴上"老女人""剩女""没人要"的标签。其实,我更喜欢那句"我不结婚,我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 20-25岁时,我也曾沉浸于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中,以为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也能如同小说电视剧里一般美好;26-27岁时,开始抱着"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不靠谱"的标准去衡量交往对象;28-29岁,有些曾答出"婚恋题优秀范本"的"别人家的孩子"开始离婚,更多的则被困于家务,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 其实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单身都不是罪过。婚姻是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期待和许诺,但在我眼里,任何人际关系的承诺都是赌注,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无法预期,更不必说预期别人的未来。 5年前,有一位关系还不错的姑娘,我们同龄,曾经一起读书,后来又成为同行,毕业后依然保持一个月见面两三次的频率。后来,她相亲又闪婚,虽然我们依旧保持着同学情谊,也依旧是同行,但此后只匆匆见过三次面,因为她下班后要回家做晚饭,周末要带孩子,偶尔聊天也是问我有没有结婚计划,谈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事情,或者一股脑儿地给我发孩子的照片和视频。 可是,我并不是她孩子的朋友。我曾经觉得她有个性、爱好和想法,如今她所关注的内容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曾经熟悉的她,被"某某的妻子""某某的母亲"和"某某的儿媳"这些角色所占据,对我来说和陌生人一样。人都有对亲密关系的渴求,但建立亲密关系和保持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亲密关系也不只两性关系一种。 许多人都相信结婚是30岁以前的必答题,是人生必由之路。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许多婚姻只是人生的一种可能性。一个人获取怎样的成就,并不取决于他(她)是否结婚、配偶是谁。 差不多同时进入单位的姑娘,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相亲后匆匆结婚生子,平时对朋友说老公会帮忙带娃,婆婆也从老家过来帮忙。后来,她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无法正常工作后,才私下哭诉老公是"诈尸式带娃",婆婆更是住在她家要求她多做家务,甚至要求她早点生二孩。因为病痛,平时工作也常常要间歇休息,30岁出头的年纪,领导已经不能对她委以重任。 于我而言,自从表明"不按时"结婚的态度后,领导再也不担心占用我用于相亲恋爱结婚生育的时间了,开始把几个重点项目交给我做。说实话,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比秀恩爱快乐多了。 30岁的我,看待婚恋早已没有了20岁时的幻想,更多的是平静的观察和思考。过去10年间,经历过对"单身"的担忧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求,经历过催婚轰炸和恨嫁焦虑,经历过"相夫教子家庭为重"思想的灌输,此时我已确信,今后的时间将由自己的心意来安排和决定,而不能让别人指手画脚。于我而言,三十而立,就是明白我的人生,我来做主,我来创造。坦诚地说,我单身,我快乐。单身经济兴起 曾几何时,我们最向往的幸福生活就是能约上三两好友一起吃饭、K歌、看电影,而如今,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行等等成了很多年轻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随着单身、独居的人越来越多,各大行业格局似乎也在悄悄地变化着,而变化最大最火的,似乎就是餐饮行业了,一人食的兴起似乎成了餐饮行业的又一市场导向。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提出"一个人的经济"这一概念时曾说到,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全新的"一个人的经济"时代。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单身群体的崛起,大前研一所说的那个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单身经济是单身群体及其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结果。单人户的迅速增长反映了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在传统家庭模式中,家庭是由多个成员共同居住的社会最小单位。家庭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获取社会关系网络的基本组织,但是单身的盛行和单人户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家庭作为一个组织的功能内核。 导致单人户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有四个。一是结婚年龄的推迟。二是独身主义的流行。三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四是丧偶或离婚老年人的增长。其中前三个原因是单人户增长的主要原因,由其导致的迅速增长的单人户是单身人口的主要构成。 疫情这个导火索,也可以说是催化剂,将一人食几乎推向了行业风口,懒人速食几乎爆发式增长,获得众多消费者喜爱。天猫数据显示,半成品菜销量同比增长111%;自热火锅等新式方便速食在天猫上的销售增长超过50%。其中,新锐品牌自嗨锅销售突进200%以上,年内实现销售额2.45亿元,成为天猫方便食品类第一。 一人食的红利来得又快又急,无数投资者、商家将目光投向了一人食的业态之中,老牌烤肉权金城并不是第一个尝鲜的餐饮企业,在权金城之前,海底捞也推出过一人食火锅店,甚至各种跟风的网红一人食餐店层出不穷。 单身经济的发展得力于庞大的单身人群,而安全、自由、私密、新奇的一人食就餐环境顺应了单身人群的思潮和消费需求,这些追求个性的新生代消费群体是现在市场的主导消费体,餐饮市场的逐渐饱和让大品牌们也都逐渐将目标放在了这一新型群体上,而这一群体的主力军便是90后。对于已到而立之年的90来说,相比80后,他們多了一份平静和从容。无论单身与否,90后都会理性地对待职场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