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队伍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入手,具体分析了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阐述了在教师中特别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提倡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后根据问题导向,提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和路径方法,对职业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 专业教师 工匠精神 策略路径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是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原文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十九大报告中重提"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通过纪实片《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可见,党和国家政府对培育工匠精神高度重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能否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不缺乏工匠精神。"百工之人"的"工"即指工匠,中国古代三百六十行大都指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他们各怀技艺,游走于中国古代城市和乡村,靠的是"一招鲜、吃遍天"。他们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匠心独运,对自己手艺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在手工作坊里,民间艺人,如木匠、铁匠、泥瓦匠等,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手艺传承至今。到了工业化生产的今天,技艺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虽然还存在民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但这种培养模式和效率,已经难以满足工业化大生产对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艺的传承主要是靠职技类大中专院校,通过技能培训,通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来培养社会需要技术工人。因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历史重任就自然落到千千万万的职业学校广大教师肩上,于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全社会倡导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的对象不仅包含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只有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和 徒弟。 一、如何做好一名教师 对于如何做好教师,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教育家都有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说,"我作为一名教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时间来备课"。于漪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做好教师"职业追求都表明,工匠精神一直在教师中从来没有离开过,只不过在不同时代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如,工匠精神表述为匠心、匠德、匠技,而在教育领域则称为师德、师风、师能等。 教师从古到今都是一种职业,古有"教书匠"一说。就普遍教师而言,教师的"匠心"是教师对教育的敬畏的情感、信仰和追求,即对自己职业地位和职业活动的充分认可和从事该职业后产生的由衷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朱熹曰:"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作为教师,敬畏知识,严谨治学,"捧出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棵草去"从而产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教育情怀,是"匠心"应有之义。 教师的"匠德",是指教师要具有工匠道德品质,如对工作敬业、乐业、勤业、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工作一丝不苟,从一而终,矢志不渝的品质,以及对工作的创新、创优的开拓精神。 教师的"匠技",就普遍而言,主要指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业务水平、教育艺术、工作方法等,针对专业教师而言,更多指教师动手能力和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 二、工匠精神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职业学校要培养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队伍。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今天,在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还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职业学校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应该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水平,要彻底改变以前专业技师"只会做,不会教"或"只会教,不会做"的状况。探索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突破口。 第一,工匠精神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从目前来看,职业学校"双师型"的教师的师生比偏低、技能层次不高,高级技师所占比例更低,尤其是动手能力不强。习惯于在黑板上开机器的专业教师表现为教学理念滞后、技能水平不高、训练方法原始,更缺乏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低水平的老师或师傅难以带出高水平的学生和徒弟。因此,培养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第二,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书育人不仅靠言传,而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带头为学生示范,在技能实训中,自己坚守岗位,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态度和精神,耳濡目染,工匠精神也如春风化雨般教育影响学生。试想,一名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讲不做,操作演示中马虎了事和不拘细节,不苦练钻研专业技术,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学生职业技能如何能够提高。 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加强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迫在眉睫。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道技合一、德艺双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培育这类人才则需要大力培养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 三、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 1.加强对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引领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和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增长和更新。教师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全部忘光以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教育,那剩下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习惯,也是精神力量、心灵品质以及具有真善美的高尚人格。如果没有这个,教育就丧失了灵魂。教师虽然具有较高学历,但不一定具有高觉悟和从事教育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初为人师的年青教师,更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的职业目标的定位、努力的方向、职业发展的规划和举措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职业学校负责人要特别重视对学校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对年青教师的师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以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激励专业教师的健康成长。 2.以赛带训,加强专业教师的技能训练 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教师走进实习场地,在实训操作室通过动手训练才能得以提高,进而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双师型"教师的技能等级证书只能代表教师通过某某等级的技能考试,并不能代表教师的现有真实技能水平,更不能代表教师职业精神的高低。工匠精神只有在长期的工作时间中培养和铸就。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增加专业教师投入到实训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在实训中提高教师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材料研发、产品生产等多方面具有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企业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场所,是新技术的诞生地和孵化场所。职业学校鼓励和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参与到产品研发、生产和技术革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等,在生产车间去亲身感受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相比学校的培训,体悟更深、理解更透、震动更强。特别是先进制造类企业,企业师傅在岗位中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要求,一举一动皆是教育,一言一行都是示范。 4.引进企业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国务院、教育部多个文件都鼓励职业学校引进企业行业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技能大师不仅身怀绝技,而且是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模范。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企业引进技术能手,有利于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优化专业教师的结构、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引进专业教师要注意高水平、实用性,充分发挥兼职技能大师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并形成高水平兼职教师聘用的长效机制,不仅要给位子、票子,更要通过他们形成学技能、比师德的良好氛围,讓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5.尝试改变职校专业教师的用人机制,引进聘用教师 不可否认,外聘教师在很多学校发挥着骨干作用,虽然待遇比在编教师低很多。他们积极上进、工作兢兢业业、技能训练一丝不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在教师队伍中起到了良好的"鲶鱼效应"。笔者学校就有很多生动事例,有两名聘用编外教师连续多年在省市技能大赛中斩金夺银,而等他们进编以后就无声无息了。学校的用人机制需要改革和完善,教师聘用制对教师培养和成长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同时,其对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改革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对晋升职称的专业教师在技能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无疑也会产生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