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别拿校园足球当卫星


  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不要忘记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若球通人性,足球最近在校园里的蹿红,不知已遭了其他球类和非球类"同行"多少羡慕、嫉妒的眼光。尤其是同样身为"三大球"的篮球、排球,估计已经把足球恨到"球胆"里。因为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和学校为了集中力量发展校园足球,减少了对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的投入,甚至停掉了篮球、排球联赛。对此,国家体育总局近日明确表态:反对一些地方用足球替代其他项目。
  这个表态,恰似一场及时雨,给当前一些地方有点过热的校园足球活动降了下温。同时也说明,用足球替代其他项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确存在,而且还有一定的严重性。
  这显然是在推进校园足球时做过了头。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些地方和学校没能准确理解推广校园足球的目标和内涵。前不久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明确提出"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不难发现,国家把发展校园足球的着眼点,最终还是落在了"育人"上。教育部和中国足协的负责人多次公开强调,发展校园足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和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很显然,在育人功能上,足球与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各有千秋,并无高下之分。足球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其他项目各自独有的价值。之所以选择足球作为校园体育的突破口,是因为足球作为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具有影响力大、门槛低、易推广等突出优点。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了,而只是让足球起到一个引领性的表率作用。
  足改方案中要求"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白,即把足球作为校园体育的发展重点,或曰"新增长极",但并非要作为体育课的全部内容,更不是要把足球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抬高到和语文、数学相提并论的地步。
  之所以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苗头,是因为随着校园足球上升至国家战略,各界对足球运动的关注度迅速升温。于是乎,有的地方和学校把校园足球当成了一项"政绩工程",希望借此达到某种功利性目的。比如,足改方案中提到"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就让很多校长和家长浮想联翩,以为又多了一条把自家学生"送入"名校的捷径。对此,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察觉,引导各方理性对待,并给可能存在的政策漏洞"打上补丁"。
  据媒体报道,不少地方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增加足球课时、举办校园联赛、设立足球专业学院等,还有学校别出心裁地要拍校园足球电影,可以说很多都是有益的探索。但笔者想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个醒,发展校园足球固然很重要、很有价值,却不要忘记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强身健体。在当前校园足球热浪袭人的情况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同时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理性。
  有一幅很有名的体育漫画《四年一度的天文现象》,画的是地球在围绕一只足球做公转运动,夸张地表现了每逢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全世界为之疯狂的现象。对应到当下的校园足球热潮,我们需要警醒的是,不应把校园足球摆到过高位置,不能让校园围着足球转。
网站目录投稿:乐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