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广播电视局、省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10月29日浙江新闻) 2000年以来,到处都可以听到要为学生减负的声音,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纷纷出台"刚性规定",对减负工作予以严格管理和监督。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十四部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规定,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办学机构严禁与升学挂钩等。针对中小学减负工作,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的责任。2019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表示,"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这是坚定不移的"。 毋庸置疑,减轻学生负担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有些方面却出现了反弹。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首先要了解负担的成因,要对考试制度、教师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倾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声音,掌握学生的负担究竟来自于哪里。笔者认为,减轻学生负担可以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中小学课程入手,减轻学生书包的负担。对小学生而言,除语、数、外、音、体、美这些科目外,其它科目,如道德与法制、地方课程、综合实践、健康教育等,可以分学段进行整合。对初中生来说,语、数、外、化、物、政、生、地以及信息技术这些科目,如果不从中考这一关口进行优化,学生的负担就很难减下来。 二是从学生考试入手,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一般来说,学生评估是依据考试成绩进行的,虽然有些地方减少了学生考试的次数,但是没有降低考试内容的难度,考试结果使大部分家长感到焦虑,以致于家长们想方设法寻求校外补课机构,给学生"加餐"。本质上,学生的负担并非考试次数的多少,而是考试带来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如果考试是为了方便学生检查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这必然不会让学生厌烦,也不会过分加重学生的负担。 三是从教师评价入手,减少转移而来的压力。无论是教师的绩效考核还是职称评定,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息息相关,就连评优评先也必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所以,"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灌输战术"等便成了不少教师短期提高学生成绩的制胜法宝。将评级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此外,校园过多的形式主义活动也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的,一旦被形式活动冲断,教师就要赶任务、抓进度,加快教学进程,这也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加重学习负担。 总之,落实减负政策,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不脱离实际;既要分析当前教育的弊端,又要深入一线了解负担所在;同时,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任务。如此,减负措施才会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