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读没读过三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吕布被张飞贴上了一个"三姓家奴"的标签,导致吕布成了一个毫无忠义可言的人。实际上这就有点冤枉吕布了,吕布也曾做过忠义之事并且深得汉献帝信任,汉献帝就曾亲自下诏让吕布救驾过。其实三国中多次易主的人不在少数,比吕布换过更多主公的人也有,但他们就没有像吕布那样,总是被后人诟病。看来吕布是被张飞坑惨了啊。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回,发生在李傕进攻长安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李傕、郭汜和王允。这场战事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谋士贾诩的怂恿下,李傕、郭汜等人纠集了十余万西凉兵马,向长安发动进攻。吕布率部在城外迎战,与李傕等人相持不下。李傕命张济、樊稠等人偷袭长安,长安局势危急,吕布不得不领军回撤,长安城随即陷入叛军的包围之中。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王方打开长安城门,叛军一拥而入。吕布眼看大势已去,便来到青琐门外面见司徒王允,恳求王允与自己一起突围出关,再谋大计。不过,吕布的这一请求被王允拒绝,王允下定决心与长安共存亡。无奈之下,吕布带着百余名骑兵杀出重围投靠袁术而去。王允被李傕、郭汜所杀,不少大臣也在混战中阵亡,汉末朝廷又被李傕、郭汜所代表的西凉割据势力所控制。 小说中出现的此次长安陷落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据《三国志 贾诩传》记载,董卓被诛后,李傕、郭汜等人请求得到朝廷的赦免,遭到王允的拒绝。谋士贾诩随即提出"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的建议,得到李傕等人的采纳,董卓旧部随即重新集结,兵力达十余万众,向长安展开围攻,并在短短十余天内攻占了该城。 按照《三国志 董卓传》的记载,李傕、郭汜等人从发动围攻并占据长安的时间很短,只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这就不免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何王允、吕布所代表的并州势力会如此不堪一击呢?主要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凉州势力毫无退路,只能同仇敌忾,因而士气高涨;二是凉州势力原本就凶猛彪悍,战力极强,是当时的一支劲旅,之前在对抗关东诸侯的战中都便难逢对手。 相比而言,王允、吕布所代表的并州势力无论是战力、兵力上都处于劣势。虽然吕布骁勇善战,但始终难敌人多势众、战力强悍的凉州叛军,城破也是难以避免之事。 不过,吕布在长安沦陷之战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据《三国志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战事开始后,吕布在长安北门之外与李傕、郭汜等人爆发战斗,期间还与郭汜有过一次单挑,并将郭汜刺伤。这也是汉末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单挑之一。 《三国志 董卓传》注引《汉纪》载,叛军破城之后,吕布来到王允把守的青琐门外,请求王允与自己一起突围。不过,吕布的好意遭到王允的婉拒。王允表示:"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为也。努力谢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吕布见王允心意已决,只得带着随从杀出重围而去。 为了尽快找到王允并掩护王允突出重围,吕布还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之事。《三国志 吕布传》注引注引《英雄记》载,吕布被围下邳之事,其妻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这也就意味着为了尽快找到王允,吕布甚至没有来得及先到家中带上家下一起突围。这份忠义之心可见一斑。 在后人眼中,吕布素以无情无义而闻名,殊不知在长安城破的紧要关头,吕布却不顾家人的安危,首先想到的是掩护王允突围。难怪当汉献帝摆脱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踏上东归之路时,首先想到的是吕布。汉献帝专门下诏要求吕布前来救驾。但当时吕布自身难保 ,无法赶来护驾。至少在汉献帝的心中,吕布才是汉末朝廷最大的忠臣之一。只可惜后人大都记住了吕布的朝三暮四,却忘记了他在长安城坡时的忠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