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自:玲说职场人生 (ID: coveycareer)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俗话说:「人生精彩在于奋斗,贫穷的人总是懒惰」,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非常努力奋斗,但生活却依然像是原地踏步。我想对于每个人的心理过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奋斗,而是奋斗之后没有结果。 最近一位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找到我,聊聊近况。她很困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表面上看来,她同时拥有中国和西欧名校的高学历,幸福的家庭,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却苦于事业上无法突破,心生退意。但心里却明白自己不甘心,所以纠结的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谈话中,我注意到她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像我们这一批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中国一流大学,然后只身出国求学,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并定居下来,凭自己的实力什么困难解决不了,是不是?" 她又说:"但我为什么怎么努力都突破不了?" 我给的答案是:"要突破,要蜕变,you have to learn to unlearn (你需要学会反学习)"。 反学习是什么?就是先把变得僵化的知识和思维打散,然后丢弃不必要的东西,再重组。 很多时候停止成长,是因为执着于过往的做法。尽管环境已经改变(工作要求,技术发展,市场竞争等),却还依赖过去曾经成功的手段,甚至试图强化过去的手段来应付问题。 比如我这位朋友,她很努力,很上进,但一直用的是以往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思路来应对新的挑战。 对于这种性格倾向,伦敦商学院教授唐纳.萨尔(Donald Sull)和多明尼克.侯德(Dominic Houlder)称之为「积极惰性」。 积极惰性是指曾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在遭遇困难或新的挑战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重复公司过去的经验模式来应对。 重复以往成功模式的结果却陷入越是积极应对,越是不能适应新环境,经营越是困难,越是更积极地应对这样一个死循环。 我认为这个理论也适用于个人。虽然我们很容易仰赖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但这时候需要改变观念,学习所谓的「反学习」(Unlearning)。 01 什么是"反学习" 为了让大家了解「反学习」,在这里先举出日本将棋联盟会长米长邦雄先生的例子与大家分享。米长先生在五十岁时赢得「名人」头衔,同时也是目前最年长的纪录保持人。 米长先生曾在将棋生涯中赢得无数奖项,但四十五岁之后陷入低潮,开始打不赢二十多岁的年轻棋士。 当时米长先生为了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而请教一位年轻棋士。年轻棋士给了这样的答案: 「跟老师下棋很轻松。老师有很多拿手技巧,知道走到某种布局或走到哪一步棋时,绝对有办法吃下对手的棋。不过,我们也会调查好老师的所有拿手技巧,然后一一做出防范。」 那么,怎么做比较好呢?对于这个问题,年轻棋士给了一个建议: 「丢掉自己拿手的技巧。」 听到这个建议后,米长先生决定拜这位才刚过二十岁的棋士为师,在那之后,因为接触到年轻棋士下棋的新鲜感,让米长先生得以重返荣耀。 在自我风格确立后,还能够破坏「定型的自我」,并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为了持续成长,必须有「反学习力」。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对不对?放下过往的荣耀和地位,去向晚辈重新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我所接触到的那些持续成长的人,都是一直报着好奇心去打破自我框架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不能反学习的例子吧。我在很多一线管理人员身上看到这个现象。 很多一线管理人员都是因为在专业上表现出色而被提拔上来的,他们的优势就是在所在领域有深刻的专业知识,比如编程特别厉害,销售量高等。但如果没有经历这个"反学习",他们在管理团队上举步艰难。 和团队员工关系紧张,团队工作没有效率,员工表现低下等。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还是用以前作为专家的身份来管理团队,而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化。 但团队员工面对问题时,他们所做的是"让我来", 而不是"这事你再试试别的方法"。 但员工提出新的想法时,他们所做的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挑错",而不是"鼓励引导员工去实现这个新的想法"。 管理者,是帮助大家进步。一旦自己动手,责任就落到自己身上,以后类似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更糟糕的是,下属能力没有丝毫提升。 你的责任并不是替下属完成工作,而是帮大家变得更好。你要眼睁睁地看下属把事情做砸。这是在自己和下属成长的路上,必须交的学费。 02 应舍弃的牌和应保留的牌 从根本上来说,反学习是停止不起作用手段的艺术。先正确掌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接着再观察目前有哪些东西是不适用的。 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看出,什么是应该舍弃的牌,什么是应该保留的牌,还有要抓到手的新牌。 就像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很多人都对自己过往成功的方法深信不疑,一头走到黑。有毅力是好事,但不够灵活就会很幸苦而且没有成效。 一个人迷茫的时候就像关在一个黑屋子里,想要出去。你手上有个榔头,你首先想到可以出去的方法就是用榔头在墙上凿个洞,爬出去对不对? 你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的敲下去,一定能把这墙敲穿。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房间有个门,你在黑暗中看不到,外面的人却看得到。他喊了一声,找到那扇门从里面打开就可以出来了。 所以你想想,是用榔头把墙敲穿还是找到门打开更有效? 可惜我遇到过的很多人都是选择拿榔头敲的人。但别人给他建议时,一般反应就是让我自己再琢磨琢磨,而不是以开放地心态去尝试。 我经常和我的学员说,老师课讲得再好,学员的耳朵没有打开也是没有效果的。这并不是说对别人给的建议要全盘接受,而是在寻求突破期间,保持开放的心态,更灵活地去调整计划,避免陷入无谓的坚持。 也许他们不想尝试的原因是怕行不通的后果,但原地踏步是想要的结果吗?如果想要学习进步,就必须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接受新的理念和方式。 走出舒适区有压力是正常的,只有走近学习区才能提升自己。学习区里面都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从未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只有在学习区里才可以充分锻炼自我,挑战自我。 03 思维的改变从行动开始 很多人常觉得,为什么自己努力学习了许多很好的想法,但生活上似乎没什么变化呢? 那是因为如果好想法只停留在脑袋里,没有实际的行动,当然不会有实际的改变。 当我们的想法改变了,觉得或许这么做会比较好,但又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在那犹豫不决,最后常因为生活的压力,将这个好的想法又搁在一旁了,日子又还是这样过了下去。 日复一日没改变,所以,当获得好的想法时,不要犹豫,立马实际尝试看看,行动是最好的验证方式。 可以验证这个想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可以做出哪些调整,调整后持续进行。 一段时间后,当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像是喝水一样,就代表思维也改变了。 当想法转变了,行为也要跟着改变,思维自然就完成蜕变。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保持灵活度,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环境的需要来决定哪些是应该舍弃的牌,什么是应该保留的牌,还有要抓到手的新牌。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就能够持续学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