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改善教育公平要摆脱名校思维羁绊


  毋庸讳言,不少地方政府及多数社会公众都陷入"名校思维"的泥沼,即要办好教育就是要发展好"名校",要享受好的教育就必须要上"名校"。这样集中资源形成"名校"培养少数尖子的"名校思维"导致了一部分"名校"通过改革的先行效应或政策优势,囤积了本地方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及拥有选拔最优质生源的权力。
  很显然,这是对教育公平最大的戕伤。
  虽然学生是有智力差异的,但并不等于可以因此分成等级,以此来区别是否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合格的教育,是让人人成功的教育,而不是英才选拔的教育、淘汰的教育。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应该上"名校"的,即使他目前的选拔分数不如别人。
  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个纯洁如白纸的孩子,睁大了探索未知世界好奇的眼睛,对周围的一切满怀希望的时候,因为学校的不同,而被迫贴上优劣的标签。
  曾有一位中学校长说过:"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那些不能上"名校"的孩子,也许就认定这个社会是不平等的,自己低人一等,这种自我否定倾向有可能使其一生生活在阴影中。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囤积了本地方最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名校",在选拔生源的权力上稍作"文章",就可能出现极为恶劣的"招生腐败"问题,这就为校领导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
  近两年来,广西共立案侦查教育系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218件,涉案金额达2371万元。前几日,京华时报在《启东校长被查曝出明星中学多少腐败》报道中痛心疾首地追问,"那些靠权力打造的超级中学是否背离了教育均衡,还有无存在必要?"这样的"名校",对于教育、对于社会,是一场灾难,还是幸福?
  可悲的是,在改善教育公平的话题热议中,这些"名校"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而弱势地位的普通学校、依然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失去了表达自己权益的机会。
  前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一个改善教育公平的观点,建议用电脑摇号来解决择校问题,竟然遭致诸多"名校"的反对。在改善教育公平的进程中,一旦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或者剥除既得利益时,必然会导致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稀缺的中国而言,如果"名校"渗透道德的血液的话,那么他们借助于优质教育资源,应该专收普通学校所谓"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这才是教育的公平之道。
网站目录投稿: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