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励教育法是以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人生等客观需要和各种主观动机为根据的,是以实现一定期望为目的的教育方法。学生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一定动机的,而且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的。他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作为教育方法的激励手段在其中起着桥梁和催化剂的作用。而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所探讨的激励教育法,就是研究如何以外在因素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激励;爱心 激励教育法,是指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发和鼓励的教育形式引发学生思想动机的积极变化,增加其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自觉地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 一、激励学生需具备四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虽然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但有一种方法是通用的:那就是激励教育。怎样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激励艺术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心"。 1、爱心。教师必须有热爱学生之心。这是做好班主任激励教育的基础。当班主任就要舍得感情投资。不要随意批评指责学生,体罚学生,而是尽量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的情感世界是十分丰富的。老师如果爱生,学生就会主动亲近你,对你无话不谈。师生的情感贴近了,老师就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和内心世界,学生也会随时向你倾肺腑,吐心曲。对老师的建议也容易听进去。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用心去认识、理解、关怀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学生的生命中去。 2、悉心。教师必须有了解熟悉学生之心。这是做好班主任激励教育的前提。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性格等原因,在行为表现上就有所不同。所谓"千人千面,万人万相"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教过一个好学、爱动脑筋 的学生。有一次 ,我刚教完简单应用题,他就问我一道复合应用题的解法。我鼓励他说:"你先动动脑,尝试做一做,我相信你的能力。"听完我的话,他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冥思苦想。第二天,他高兴地把解题过程拿给我看。此后,他一遇到难题,就先自己做,实在做不出,就问学得好的同学或别的老师。后来他参加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二等奖。 英国心理学家布朗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障碍,则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状态,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怡然自得。"这个学生进取心很强,又善问、好学,只有恰当的激励,才能使他开掘自我潜能。这就说明,教师只有真正地熟悉了解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因材施教,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 3、耐心。教师必须有耐心。这是做好班主任激勵教育的保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魏书生讲公开课,一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办?魏老师十分耐心地说:"我发现这名学生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1-3]。" 我当班主任时,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在放学离开教室时,随手将座位旁的窗户关上并按下了插销。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料当晚其他教室和我班有些没有关严的窗户被风吹开,玻璃被损坏了,而他关上的那个窗户却完好无损。我抓住这一件事,对这个同学小小的举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号召同学们都要爱护公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此,全班同学都开始当细心人,做细小事,班上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二十一世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倡导班主任用激励这种教育艺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个异‘思想火花,挖掘出他们的各自潜能,使学生的潜能在相应情境的激励与有效的教育训练下转化为具体行为并进而形成习惯,达到我们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激励策略 1、激励的适度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适度性原则,我们提倡对学生在教育方面采取激励的政策,但并不提倡过度的激励,如果教师不分对错、不分缘由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都采取激励政策的话,就无法起到教育的目的,如某学生由于贪玩违反了学校的规定,上课铃声已经响起却仍在操场上嬉戏,我们在通过激励政策对学生进行时,既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使该学生颜面全失,但也不能一味的激励,以至于该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进行[4-5]。 2、激励的时机性原则。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抓准时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亦或是学生都详知的某个社会公共事件为话题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客观事实为切入点的激励教育能够更直观的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认识,而事件已经发生过多时,再重新提起,其激励的效果就明显不足了。如网络上出现有关学生考试作弊的报道,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育,在肯定考试作弊是不诚信表现的同时,说出"不过我相信我们**班的学生是不会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的,老师相信你们!"类似激励和感化的言语。 3、激励的多方位原则。我们认为对学生采取激励的教学方法,仅从班主任教师的角度出发并不能达到有效实施的目标,班主任还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通过家校沟通,共同营造激励的氛围,才能使激励政策更好的实施。如果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采取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家长则采取批评、命令式教育,就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 卓玛永尕.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激励教育方法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5). [2] 朱耿秀.试论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25. [3] 李淑菊.激励教育方法在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No.542(34):48. [4] 闫冰.李镇西教育思想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2):212-214. [5] 陈彩铃.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激励教育方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6):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