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工还是创业这是个问题


  创业需看自身条件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致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中特别提到,"有志创业的毕业生,可以参加创业培训,申请培训补贴,提升创业能力;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获得启动资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降低创业成本;可以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获取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孵化服务、免费场地等支持;还可以参加人社部门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获得项目展示、成果转化、融资对接等机会"。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下,创客风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提起创业,许多年轻人不禁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也想趁机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创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呢?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出了下面这道测试题。
  假设你是公司中的骨干员工,领导打算让你负责一个重大战略级项目,以下哪种待遇你更乐于接受:
  (1)给你涨50%工资。
  (2)给你降50%工资,但如果项目完成,你可以获得500%的收益。
  (3)给你降50%工资,另外请你投资100万元到该项目中。如果项目做成,你将获得2000%的收益。
  答案揭晓:
  选(1)的同学,你很明确,工作就是要赚钱。你帮公司赚钱,公司给你分钱。你和公司是利益共同体。你更适合在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工作。
  选(2)的同学,你愿意牺牲短期利益,换取有风险的、长期的更大利益,你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共同体。你可以去一些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开疆拓土。
  选(3)的同学,你具备创业精神,敢于把自己的既得利益也赌进去。你和公司之间有了共同的不能失去的东西,能真正同生共死,成了命运共同体。
  上面这道测试题其实说明,创业和打工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创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实,打工与创业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二者均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关键要看自己是否适合。
  美特斯·邦威前董事长兼总裁王泉庚曾对打工与创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见图1)。图1 打工与创业的好处与坏处对比
  那么,准备创业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个人条件?
  ●有胆识
  有创业想法的人很多,但是创业不能仅靠一腔热血。不仅要有好的想法,更要有行动力和胆识。正如李彦宏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就好像有些人适合当领导,有些人不适合。当领导要有判断力和决断力。如果你自己创业,那么你就是一把手,遇到问题你要做判断,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要走哪条路,这个时候你要拍板。"创业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前方充满了不确定性,关键在于你敢不敢迈出第一步。
  行动力强、敢闯敢拼是创业者最优秀的特质。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注重确定性的人不适合创业。那样的人也不适合做政治家、军官、国际航线的船长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做决定,而做决定本身就有不确定性。"所以,不敢赌全部的人不要去创业,也不要去创业公司工作。
  ●有抱负
  许多创业成功的人,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他们不甘平庸,想成就一番事业,想改变世界,并且这种愿望是极为强烈的。如果只是想赚点安稳钱、吃穿不愁,最好还是好好找份工作去打工。
  ●有远见
  创业一定要有前瞻性,如果只看眼前的竞争、打口水仗、拉新用户、烧钱,却不知道5年后的竞争格局会是怎样、下一步游戏规则会怎么变、烧钱的目的是什么,对创业者来说是很危险的。真正的创业者,要能站在未来看现在,就像企业战略学专家曾鸣说的,以终局看布局。
  ●有韧性
  只要是一个好的创业想法,一定存在竞争,如当年的团购公司,后来的打车软件、共享单车、短视频公司等,竞争都非常激烈。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坚韧的个性是必备的,而且在所有素质里也是最重要的。创业成功,尤其是第一次创业就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假如失败一次就灰心丧气,那么还是继续打工吧。
  ●善于整合资源
  作为一个创业者,需要整合的资源不限于人际关系资源、人才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例如,李彦宏善于整合技术资源,马云善于整合人际关系资源、人才资源。在如今随处可以融资的情况下,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只要你有好的项目和营利模式,自然会有资本找上门来。
  总体来说,优秀的创业者需要有一些天生的特质和强烈的进取心、远大的抱负和梦想,才能不满足于现状,才能长期艰苦奋斗;要有很强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充满激情,一路向前;要有不服输的个性,才能屡败屡战,渡过一道道难关;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才有勇气挑战现状,挑战自己,不断求新求变;要有战略思维与创造性,才能洞察未来,抓住商机。
  很多特质是基因与早期成长环境的产物,这种特质相对稳定,较难改变。然而,人的个性无好坏,关键要看匹配在什么类型的工作上。
  如果你不具备以上特质,建议你先在目前所就职的企业学习一些经营管理知识,包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维护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再去创业。创业不是单打独斗
  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应该坚持一条基本原则:先生存后发展。无论是驰骋商场,还是在职场上打拼,都要有足够多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先是留校任教,还在校外做兼职,在积累了一些本钱并形成了个人品牌之后才开始创业。
  外部独立创业是一条只适合少部分人的道路,路况不可知,沿途坑坑洼洼,危机四伏。哈佛商学院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则可提高到34%。成功打工者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与打工者的能力侧重点完全不同,更何况,过去的成功很容易成为创业时的思想负担。
  创业其实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果你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与实现更大的梦想,而且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可以选择独立创业;如果你既有创业特质,又有创业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力,还能够承受创业失败后的风险,那么你可以做一个领头创业者,牵头组建创业团队;若是你的创业特质还有些不足,或者缺乏创业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力,则不一定要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最好选择做创业团队的一个核心成员。
  另外,在合伙创业时,要特别注意创始合伙人之间是否能形成能力互补。同时,要明确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科学的股权结构。否则,无论是一人独裁,还是缺少主心骨,都会动摇创始人团队的根基,最终导致不欢而散。
  如果个人既想创业,又想减少独立创业的风险,还可以选择企业内部创业。现在很多公司都实行合伙人制,其实就是一种内部创业机制。如果你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力,愿意承担更多责任,就牵头组建团队,做一个内部领头创业者;若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力,最好选择做内部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海尔的"员工创客化"、芬尼克斯的"裂变式创业"、碧桂园的"项目跟投"等,都是企业内部创业的组织创新模式。打工也有好出路
  当然,创业并非最有前途的出路,打工也可以让你很好地发挥所长。到底选择哪一条路,可以按照图2所示的4个维度来进行衡量。
  ●出路一:成为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最接近企业经营者的职业。相对创业来说,职业经理人需承受的风险较低,是一条很好的职业发展之路。
  美國通用电气公司至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由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管理,杰克·韦尔奇是其第8任职业经理人。美的集团的方洪波是从基层岗位做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职业经理人。曾任微软中国总裁的"打工皇帝"唐骏转会费高达10亿元。
  如果你有较好的经营能力、领导力和进取心,愿意承担责任,就争取做到团队领导者,成为CEO。如果经营能力、领导力不足,也不想承担更大的责任,则可以选择做经营管理团队的一个核心成员,如副总裁、战略业务单元负责人等。
  ●出路二:选择自由职业
  如果你想拥有更多自由、追求自己的兴趣、能掌控自己的时间、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不用面对办公室政治、不想去全职打工、不想全身心地投入创业,那么选择自由职业是一条更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之路。图2 职业发展道路的4个方向矩阵
  据统计,美国有5300万人从事自由职业,占总工作人口的34%。有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在退休后都会选择从事CEO教练、董事、顾问、投资等自由职业。欧洲拥有近1000万名自由职业者。我国大概也有5000万名以上的自由职业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尤其在数字化时代,将产生更多自由职业者。
  所谓自由职业,先要有职业,然后才能有自由。也就是说,自由职业者必须至少掌握一项能够安身立命的本领,是某领域的专家。与企业中的技术专家不同,自由职业者要在某个领域内树立口碑,打造出个人品牌。表1 从事自由职业的五个必答题
  从事自由职业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一个人离开组织后,没有后台可以依靠,凡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随时要做好"迎接不稳定"的准备。《自由职业者圣经》一书的作者萨拉·霍罗维茨认为,在跨出成为自由职业者这一步之前,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见表1),否则就不要从事自由职业。
  ●出路三:成为技术专家
  创业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去建立一家全新的企业,即使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也有很多创业的空间。
  每家公司除了管理晋升通道,往往还有一条技术专家的晋升通道,比如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都设有这样的高级技术专家职位,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P序列(Professional sequence,专业序列)、T序列(Technical sequence,技术序列)。这些人才也能享受很高的薪酬待遇和职级地位,并且在人才市场中也很受企业的青睐。
  如果你的技术能力特别强,但却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对企业经营兴趣不大,则可以尝试走技术专家的路线。
  总体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都要保持一种开放、进取的态度,拥有全力以赴的责任心。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完美只存在于想象当中。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同时接受选择所带来的好处与坏处,这样才不会纠结、焦虑与困惑。
  作者 组织与人才发展专家、管理畅销书作者
网站目录投稿:靖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