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承认,我不是产品经理,我更愿意用产品人、产品助理、产品汪来称呼自己。产品经理应该送给有很多经验积累以及磨砺的产品人。从事产品这个职位,应该保持对产品的敬畏精神,经理二字不应该挂在嘴边。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职位,认为入门真的就是产品经理,那么不要指望别人来尊重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由于产品经理一词更符合人们日常的听闻,姑且就用产品经理来叙述,用以代替产品助理一词。 一、聊聊产品经理这个职位 从接触产品经理到现在也快有一年了,历经了"从最初的认为产品经理就是画低保真原型的;再到认为产品经理是写文档+画原型的;再到产品经理顺带还管管进度,做做UI、UE设计;最后到现在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洞察人们本质的需求,并通过简单实用的方法去满足用户需求"的四个阶段认知。 从事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不得不承认的几个问题 产品经理不是经理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最重要的是天赋 产品经理没有固定的成长路线 产品经理需要庞大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去支撑 产品经理如果保持不了持续学习与总结的习惯,必将被抛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产品经理这个概念被炒得很热门,从最初的处于中层以上的人来担任这个重要的职位,变成每个公司都在招产品经理。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很简单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那就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含金量被不断的被稀释。从可以主导一个项目的管理者,沦为文档撰写员。 虽然不得不承认,很多公司在设立这个公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从事这个职位的人质量参差不齐,成长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导致了整个行业对这个职位存在一定的怀疑。权利得不到下放,刚从事这个职位的人也没有能力去承担的起这个责任,并且很多公司的大Boss本身就是最大产品经理,故而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在很多公司得不到足够的成长与发展空间;从事的大多是一些重复性得不到提升的工作,这在无形中扼杀了一些本可以成为产品经理的潜力新人,进而恶化互联网行业对这个职位的认知。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中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很多人只看到了书名没看书的内容就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挂在嘴边。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误解了这本书的意思。它说的是人人都应该像产品经理一样去思考,而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如果按照书名就是事实的这个逻辑,那么如果出本书叫《人人都是董事长》岂不是天下大乱?所以我现在很讨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比如说做一款产品的注册登录的逻辑,看似谁都可以去做,但是这个流程存在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法,不同的设计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用户在看到产品注册登录过于复杂就直接退出了这个流程,从这一个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背后,可以延伸很多问题;这很明显是一个需要花精力去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简单的设计。 我想很多人比较关注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更多的是因为产品经理中的经理二字吧?如果去掉这两个字,将会减少多少关注量,不做也可以想象地到。所谓的低门槛、无专业要求、权利高、工资不比程序员低的职位真的是那么好当的么?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当初做这个职位的时候,我也是奔着这两个字来的。但是接触的越多越觉得这是一个水很深的职位;不是门槛低而是门槛在里面,就像高考时清华北大的录取率,只要上高中就可以高考,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进北大清华的。 二、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几点特征 产品经理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职位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从事这个职位的人应该有以下几点特质 跳出自身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保持谦逊,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 持续学习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对人对事负责 跳出自身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在从事产品经理一职时,人们很多时候会说这样的话"我觉得**","不符合用户习惯",所谓的我觉得和不符合用户习惯很多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需求、一个问题。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平视用户的职位,而不是俯视用户的职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本身就是很难被人所接受的,只有排除自身观念,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满足感性的需求的设计,才是会被用户所接受的。 保持谦逊,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 这个特质其实不应该说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特质,而是人人都应该有的特质。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要我们在这个社会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触人。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产品经理需要学习的实在太多,师从程序员,师从客服,师从运营,师从老板,师从数据分析师等等。综合性的复杂程度必然导致需要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去支撑,我想作为一个对自己成长负责的人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保持谦逊,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 持续学习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综合的复杂程度必然导致需要大量学习与实践去支撑,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人只有随着时代进步才不会被时代所遗弃。任何知识都需要持续去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退步,不去学习的技能只会退化。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我想这个特质应该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特质了吧?只有洞察表面需求的本质需求才会做出用户所喜欢的产品。 举个例子:人们说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但是福特却给出了汽车。如果按照表面的逻辑来看,福特应该去培养更快的马,但是他洞察了需求的本质在快而不在马。 再比如有一个数据去调查网名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得出的结论有较大比例的网民不去使用的搜索引擎,如果按照这个结果我们是否应该去考虑如何去推广搜索引擎和增加易用性?但是实际问题不在这里,实际结果是用户之所以不使用搜索引擎是因为不会打字。 其实用户本身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人们去洞察他们的需求本质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对人对事负责 我想这应该是除了洞察力最重要的特质了。一个产品经理可以能力不强,但是一定不能没有责任心。能力不强可以去学习,而没有责任心就是对整个产品的摧残,必然会导致整个产品线的崩溃。我说的负责不是指陪着程序员加班,而是一种态度。很多时候在产品设计时需要面对很多妥协,但是如果让一个不重要的需求来打乱整个产品的规划或者仅因为团队提出需求就去做,那我觉得这个产品经理的责任心实在是差到了极点。 三、关于需求分析 接触过很多对于产品需求的认知,我最赞同的一种说法是"用户需求驱动产品"。任何产品脱离用户的真实需求必然导致失败,所有我们在开始做一个需求时往往会做一个需求分析。 关于需求分析,我认为主要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真需求or假需求 自己的需求or用户的需求 市场需求是增量or存量 真需求or假需求 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需求,这里存在真需求和假需求。很多假需求在逻辑推论上都是很完善的,无法去辨别这个需求的真实性。 如何辨别这个需求是否真的是用户的真实需求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验证。一是通过经验就识别,借助已经存在的产品去分析这个需求存在的真实性,借助自己的经验去辨别这个需求存在的真实性。另一个方向是通过低成本验证。比如有人说他要做一个学习制作糕点网站,但是不知道这个需求市场是否存在,我提了个方法—录一个制作蛋糕的视频发到朋友圈,看自然转发量,阅读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低成本验证方法,快速有效的去验证需求存在的真实性 自己的需求or用户的需求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很好发现,很多时候身边人的抱怨,身边的问题都是需求。但是我们在思考这些需求的时候很多时候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就像我提过的:产品经理拥有的几个特质之一跳出自身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人们往往会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日常认知的限制,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加上自己的主观思维;在做需求分析时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记住一点:满足的需求是他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当然不否认两者需求相同的情况)。 市场需求是增量还是存量 举个简单例子(具体事例记不清了大概的内容如下):一家公司要开发一款产品帮助连接数码摄像机和电脑,这块市场在当时还是空白,当产品推广出去时发现,12名用户中只有1名成功使用产品,还是在专业的IT人士帮助下使用。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开拓增量需求的例子。 在当时硬件条件没有达到开拓条件时,去满足这个需求很明显是不明智的。以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市场的行为必然导致失败。 四、关于产品的决策 产品的决策应该满足这样三个原则,需求价值驱动功能设计、产品功能不能脱离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产品定位明确。 需求价值驱动功能设计 我想很多产品人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产品?答案肯定不同。我的看法是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以最简单方式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 有句很现实的一句话叫"毕竟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理想,只谈理想不谈钱的都是耍流氓";同样"不带来经济价值的产品都是耍流氓"。需求的价值应该是考虑产品功能的最关键点之一,脱离经济价值的功能不能为任何一家公司带来利益;任何功能只有围绕着用户真实需求并且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做出来才有意义,否则都是耍流氓。 产品功能不同脱离产品的核心价值 任何成功的产品的最核心价值都是满足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只有核心价值明确整个产品规划发展才能顺利。 比如微信,核心价值在于满足通信。微信的一切功能都是围绕着核心价值通信所延伸的,一切功能目的都是满足人更快更方便的通信,获取信息。 产品定位明确 关于产品定位明确有一个例子就是阿里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一个是B2B,一个是B2C。产品定位不同导致产品的价值点不同,只有明确产品的定位才会让产品的规划明确、发展顺利。任何产品的功能都不应与产品本身的定位矛盾,比如产品是新闻资讯就不应该加一个定位的功能在这个产品中,与产品定位矛盾的产品功能做出来只会导致产品看起来四不像,让用户迷惑。 五、关于产品的三个阶段 产品的三个阶段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种子期爆发期瓶颈期 种子期 处于本阶段的产品往往是处于产品刚上线的状态,此时没有较大的用户基数,还处于试探市场不断改善的阶段。 此阶段主要关注的应该是用户的留存率而不是用户的增长速度。处于本阶段的产品只有拥有良好的留存率才会论证这个产品当前定位是否是有价值继续做的,这个阶段是验证模式,发现问题改变方向成本消耗最小的阶段。 爆发期 当产品度过死亡率最高的种子期,验证了自身模式的可行性后,排除推广因素的影响后的用户自然增长速度很快时,产品就进入了爆发期。 此时用户增长速度非常快,此时产品迭代的速度加快,围绕着产品核心价值的延伸功能会被不断开发出来,进而不断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增加用户的粘着性 瓶颈期 此阶段用户增长速度放缓,增长速度和用户量都达到了一定的瓶颈。这个情况一般由于市场本身容量造成,此时应该专注去挖掘更深度的需求,围绕产品核心进行展开。另一种情况是产品本身有意放缓节奏,增加用户粘着度后再进行近一步的战略规划。成功的产品应该是爆发期和瓶颈期循环交替,才能保证产品的良性循环。 以上就是工作近一年的全部总结,欢迎交流。 注:文章仅代表个人看法,内容来自平时阅读以及工作积累,欢迎吐槽,拒绝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