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01、你会拿钱买时间吗? 有很多讲"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文章会说,富人是拿钱买时间,而穷人是拿时间换钱。 这些文章里举了很多用钱买时间的例子。 比如,买一个洗碗机会省出洗碗的时间,买VIP票会省出游乐场排队的时间,买飞机头等舱会省出过安检、登机、拿行李这些等待的时间。 拿钱买时间的道理以及上面举的这些例子都对,但稍微有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感觉。 能有钱,谁不知道可以拿钱买时间呢! 雇人打扫卫生,比自己打扫卫生要省时间,谁不知道呢? 雇个司机开车,比自己开车要省时间,谁不懂呢? 花40万买个固定车位,比自己每晚回来找停车位要省时间,谁不了解呢? 核心问题在于,相较于时间,钱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同时也是稀缺资源,在人生的某些阶段,甚至比时间更稀缺。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很多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拿钱买时间,反而是如何能拿时间换到钱。 02、什么情况更应该拿时间换钱? 到底什么时候应该拿钱买时间,什么时候应该拿时间换钱呢? 这个取决于哪个资源更是当前的瓶颈,更是稀缺资源。 比如,一个刚创业的公司,是不是应该将秘书、司机都给招聘齐全了,给高管们省出时间来做更重要的事情呢? 这就得看时间和金钱哪个是创业期最稀缺的资源了。 有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初创公司(比如某富二代开的咖啡厅),或者业务比较特殊的公司(比如号称可以帮你致富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的高管们"交际"所需的时间相较于钱更为稀缺,因此需要一开始就配备齐全了。 而绝大多数初创公司更缺的是钱,因此不但不会给高管们配备秘书、司机,甚至有时大家还要做一些搬卸货物的体力活,因为花一天的价格雇佣几个工人来搬30分钟,这个成本对初创公司而言实在有点高了,这时"拿时间换钱"反而是更佳选择。 钱的稀缺是绝大多数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它不是一句简单的"要努力"或要有"富人思维"就能解决的。 香港电台曾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名叫《穷富翁大作战》,参加节目的富人会在5天的时间里,体验香港底层的生活:住进贫民窟的板房,甚至露宿街头,打工度日,体验一无所有的生活。 这些成功人士原先认为这些底层人士之所以贫困,就在于他们不够努力,不懂一些基本的"成功"法则(比如要拿钱买时间的富人思维)。 但在极度缺钱(50元港币的生活费),每天需要工作17个小时才能保证基本生存时,他们很快就忘了这些"成功"法则,变得跟底层人士一样,将主要的精力花在如何吃饱的问题上。 其中,田北辰(父亲是纺织业巨子,他本人是非常努力的富二代,自立门户创办了G2000集团,又担任过九广铁路公司主席)参加的一期节目,有一个生动的细节,说明了钱的匮乏是如何击败他的"每天都在计划下一步"的成功法则的。 在第一天体验生活的时候,尽管在板房里安顿下来后时间已经不早,但习惯提前做规划的田北辰,为避免明早迟到,还是上街询问上班路线。 但当他了解到直达的交通费需要13元时,他反问节目组"我哪有这么多钱?" 所以,即使是懂得拿钱买时间的富人,在钱作为最稀缺资源时(每日只有50元港币),也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通勤上,只为省那么几元钱。 既然稀缺性是判断应该"拿钱买时间"还是"拿时间换钱"的首要标准,那怎么确定时间和钱哪个更稀缺呢? 这个就简单了,你判断下自己能不能负担节省某段时间所需的成本就可以了。 比如,你想买个洗烘一体机以节省晾衣服的时间。假如你这个月生活费只剩下4000元,而一台质量稍微过得去的洗烘一体机都要4000元以上,那么对你这个阶段而言显然钱更稀缺。 03、如何确定某段时间值得买? 那是不是负担得起节省某段时间的成本,就可以随便掏钱了呢? 如果你是土豪那完全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是普通人的话还不行。 确定是否值得拿钱买某段时间,除了资源的稀缺性外,你还得考虑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一个经济学的术语,用在企业经营上的意思是指企业利用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用在个人身上就是指你如果不用这段时间做这件事,去做其它事可能带来的收益。 考虑机会成本的话,也就意味着你还得判断,假如这段时间省下来了,你用这段时间创造的价值是否高于你为节省这段时间所付出的成本。 还以购买洗烘一体机为例。 如果你花6000元买了一台洗烘一体机,假设这台洗衣机每周可以帮你节省45分钟的时间。 如何判断这6000元每周买45分钟值不值呢? 这就要看你是如何利用这45分钟的了。 如果你用这省下来的45分钟,每周多追了一集泡沫电视剧,那花6000元买这个时间可能就不值了,因为它的机会成本不值6000元。 但如果你用这省下来的45分钟,每周多听写了一段英语对话,又因为英语水平的提升,抓住了职位晋升的机会。那这个6000元就非常值了,它的机会成本可能高达几万到几十万。 因此,只要考虑了机会成本,就不会将浪费等同于拿钱买时间了。 比如,这趟出差明明可以坐经济舱,但却用"富人思维"说服自己买了头等舱,省下来的时间啥都没干,就多看了几份报纸,这就纯粹是浪费公司资源,而不是拿钱买时间了。 04、怎么买时间才更有价值? 假如现在机会成本大于你为节省这段时间所付出的钱了,是不是就搞定"拿钱买时间"了呢? 还没,还差一步没做。 某段时间如何买,是有很多方式的,你怎么判断你选择的方式是最佳或最合适的呢? 比如,以节省打扫卫生的时间为例,节省的方式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请钟点工,一种是买个扫地机器人,到底哪种更合适呢? 再比如,为了节省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可选的方式至少有四种: 一种雇个司机开车,一种是打车上下班,一种是住到公司隔壁去,还有一种就是在路上听微课学习,到底应该选哪种方式呢? 这就需要用到赫伯特·西蒙的"满意决策模型"来进行选择了。 为什么我建议你使用"满意决策模型"而不是"最优决策模型"呢?两个原因: 1、最优决策模型是建立在人的绝对理性之上的,但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 比如,假设买扫地机器人是比请钟点工更经济的选择,但你是一个对新技术有抗拒的人,那从你的内心舒适度来说,不如就请钟点工好了。 2、最优决策是从全部可行性方案中选出能实现目标的最优方案,但人受限于认知、能力、精力和时间等等限制,是不可能穷尽所有方案的,对于拿钱买时间这类决策,更是如此。 因此,按照"满意度决策模型",从这些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可行性、你当前又满意的方案即可。 05、小结 "拿钱买时间"肯定是一个有用的认知,但最难的不在于是不是会拿钱买,难的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钱是稀缺的,甚至比时间更稀缺。 因此,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拿钱买时间,如何买会更有价值,才是用好"拿钱买时间"这个认知的关键。 什么时候买?如何聪明地买呢?两个方法: ① 买时间的钱一定要小于机会成本。 ② 用"满意决策模型"选择出一个合适的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