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子材 刘永福爱国精神与北部湾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摘 要] 在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进一步挖掘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的新内涵,从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北部湾经济区;精神动力 开发和建设北部湾经济区,打造“广西沿海发展新的一极”,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崛起,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推动伟大的事业。 著名爱国将领冯子材、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广西北部湾沿海(钦州)的著名的两位民族英雄。一百多年来,冯子材、刘永福顾全大局,大力抗法援越保边,奋力保台,反侵抗日,他们一生所贯穿的一种坚强的爱国精神,一直鼓舞着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自强不息。今天的广西沿海正逢发展的大好机遇,更需要以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激励我们的斗志。在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进一步挖掘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的新内涵,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尤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精神,但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本地区长期孕育的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 一、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的历史表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爱自己的祖国是凝聚全民族意志、支撑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强有力的永恒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同时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乡亲民众的热爱,而且突出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现为了争取自己祖国领土完整和富强、人民安宁、社会稳定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而且具有神奇的历史穿透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冯子材、刘永福“钟爱故乡、敬爱百姓,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是新形势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1.钟爱故乡的朴素情怀 爱国主义传统在不同的条件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在最基本的层面上,爱国首先是爱自己的故土,国家之爱是乡土之爱在地域上的延伸和扩大。刘永福,1837年生于防城,8岁时随父母全家搬迁至今上思县平福乡(圩)桂晓屯居住,28岁时才离开平福。刘永福在台湾任帮办时,他公布于世的那篇气壮山河的《徼四海文》中,还自称“本帮办系广西上思人也”,可见他自己是把上思县平福乡当作他的故乡来看待的!而且功成名就之后的刘永福也曾多次回乡看望,平福的文武庙、粤东书院都是他捐钱修缮和建立的。 2.敬爱百姓的仁爱之心 刘永福的抵抗外梅、保家卫国理想是根植于他关心和热爱人民,保护人民利益不受侵犯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作为一个坚决的爱国音和曾经是农民阶级中的一员的良知,使他的思想和立场仍然是向着广大人民的。在其报国愿望受到清朝政府的掣肘而不能如愿以偿的情况下,与他当时的思想水平和能够有所作为的限度相适应,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就通过抑暴安民的举动表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仗义勇为,痛揍“洋鬼”;多谋善断,平息血祸。冯子材、刘永福出身于农民阶级,来自农村,对宗族纠纷和械斗给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众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遗患有着切身的感受。他虽然为清政府的官吏,但由于在长期的抗敌戎马生涯中,与部下的友好相处和得到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使他身上仍然保留着对农民阶级淳朴的阶级感情,因而比较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这也正是刘永福作出抑暴安民举动的阶级根源所在。而对那些视无辜群众生命为儿戏的罪恶行为,他则嫉恶如仇,大加挞伐,不怕触犯当政长官,敢于得罪众多权贵,这种抑暴安民的所作所为,在腐朽的清王朝的官场无比黑暗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3.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 冯子材是晚清抗法名将。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他曾做过木工,跑过牛帮,在贫困中度过了许多岁月。在社会风气和亲友言行的熏陶下,冯子材的思想中充满了许多儒家的正统观念,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晚年在中法战争中所建立的赫赫战功,永垂史册。镇南关 ——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爱国将土,民众的支持,粉碎了法军击溃清军主力,向龙州佯动的阴谋,政治上导致了法国内部矛盾激化,迫使茹费理内阁倒台,在近代中外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刘永福在临终遗言中写到“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刘永福的一生,一直站在中国人民反杭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线,他在外敌猖撅, 国家危亡的严重时刻, 出生入死, 浴血奋战, 他给侵略者的打击和杀伤 , 是同时代的军人, 包括指挥取得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等将领所无法相比的他的讨敌檄文和宣言, 铿锵有力, 荡气回肠他的反帝决心和斗志, 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份, 曾鼓舞了包括孙中山等在内的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国奋斗。他的英名不但传遍两广、台湾及全国, 而且远播法国、东南亚和日本, 被誉为“ 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曾对人说“ 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他对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反帝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 #刘永福忠君爱国。作为封建官吏, 刘永福确有“ 叩谢君恩” 、“ 仰酬圣德”而俯首听命于皇帝的忠君思想在他看来“ 为大清之臣, 守大清之地, 分内事也, 万死不辞。”食君之禄,为君分优, 君在难中思良将, “ 臣子劲力, 正在此时”。但也必须看到他的忠君与爱国、保民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把率军赴台看成是固疆困、保万民、全领土的神圣职责。“ 福一介武夫⋯ ⋯即思国家有事之秋 , 哲以报国。虽万死不辞’, “ 余奉命驻防台湾, 义当与台湾共存亡。⋯ ⋯既不敢忘劲死勿去之心, 又何忍视黎庶沉沦之苦爱整甲兵, 保此人民, 成败利钝, 在所不计” 。刘永福以国患为优, 以保民为念, 勇赴国难, 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值得赞颂的。 冯子材、刘永福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事迹曾被广为传扬,既影响了清朝统治阶层,也激励了一代爱国人士的斗争热情。孙中山先生赞誉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及南关一役。”著名诗人田汉诗云:“近百年多来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 二、冯子材 刘永福爱国精神在北部湾经济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1.冯子材 刘永福爱国精神与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不是抽象的, 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作为凝聚人们的意志和智慧,在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将起到强大精神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的弘杨起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依赖,相互促进。 2. 冯子材 刘永福爱国精神在北部湾经济发展中的现实转换 2.1.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冯子材、刘永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在援越抗法的斗争中,还是在保台抗日的反侵略斗争中,不管是年轻力壮时期,还是年过古稀,两位将军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毫无畏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种精神正是当今我们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也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2.2.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是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丰富发展。冯子材、刘永福均出身贫贱,生活极其困苦,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冯子材、刘永福身上的精忠爱国之志。在每一场战斗中,在每一次重大挑战面前,他们始终发扬了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获得一次又一次胜利。这种精神,也是几十年来钦州人民保持着的优良传统,也正是我们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步伐离不开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感染力。 2.3.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奉献精神。 冯子材、刘永福大力援越抗法,顾全国际反帝大局。从表面上看 ,冯子材、刘永福援越抗法,好似只关乎越南的小事。其实,它是关乎中越法三国的大事。这是因为:一,对越南而言,法国的直接侵略,意味着越南进一步殖民地化。但刘永福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抗法大捷,从而大大鼓舞越南人民的斗志,也延缓了法国占领越南的进程。所以刘永福在越抗法,既是中坚,又是影响越南前途命运的大事。二,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以来, 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而中法战争,由于刘永福和冯子材的南北配合,由于有黑旗军的英勇抗法,竟在陆战中大获全胜,克服了清军其它战场的消极影响,也使国人扬眉吐气。因此,刘永福的抗法,就带有支援国内人民反帝反封斗争的意义。三,从当时亚洲人民的反帝斗争看,朝鲜的抗日、印度的抗英、中国人民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而援越抗法胜利,中法战争胜利, 镇南关大捷,鼓舞了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反帝斗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力量。因此说, 冯子材、刘永福的援越抗法实质上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中越人民传统友谊的组成部分,是配合了越南、中国乃至亚洲反帝斗争全局的壮举! 刘永福领导台湾抗日,是顾全爱国反侵大局。在受命领导台湾抗日期间,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又全军覆灭之时,刘永福却敢于负起领导保台抗日的重任 ,这是何等的气魄! 台湾抗日比起当年在越抗法艰难得多,悲壮得多,表现和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外国侵略者的精神。 冯子材和刘永福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崇高品格,顾全发展大局的战略眼光和善于艰苦创业的精神,顾全反帝、爱国反侵大局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今推进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民本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营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适应当今社会生活的新要求。刘永福在三萱堂修造粮仓,修建“攀桂街”,供养士兵妻而寡母,冯子材、刘永福都在家乡兴建学堂,让村民子女读书, 并经常给孩子们讲抗法抗倭的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志气。还设立科举考场等等,种种事实表明,冯子材、刘永福热爱乡民的仁爱之心,对落实党的十七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新成果,以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为发展目标。 三、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促进北部湾经济发展 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是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探讨和发扬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就是要发挥爱国主义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精神 ,这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它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民族性格。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其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其民族精神,也就是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 ,必须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大局,要立足于实现“广西沿海发展新的一极”这个目标。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要为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推进提供丰厚的精神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就要弘扬和培育冯子材、刘永福舍生忘死、保卫疆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和培育冯子材、刘永福不甘人后、奋勇拼搏的精神;弘扬和培育冯子材、刘永福纪律严明、爱民如子的高尚人格和忧国忧民、建设家乡的崇高精神。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历史条件下, 弘扬和培育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还必须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1.要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绵延5000 年的文明史,培育了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中华民族越是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冯子材、刘永福大力抗法援越保边、奋力保台、反侵抗日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今天,爱国主义作为凝聚中华各民族人民力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它是我们在全面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的最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要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光荣传统。刘永福奋力保台抗日的过程中,同时坚决反对“台独”,成为历史上反“台独”的第一人。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多次内忧外患,也曾出现过若干次分裂局面,但都是短暂的 ,最后总是归于统一。在中华民族的5000 年文明史中培育出来的如此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有句至理名言:“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大力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顺利实现“广西沿海发展新的一极”的基本保证。 3. 要弘扬和培育爱好和平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与邻为善、爱好和平的民族,富有追求“和为贵”、“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价值理想和崇高境界。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长达100 多年,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是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人民备加酷爱和平,备加珍惜和平。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建设“广西沿海发展新的一极”,实现北部湾经济区腾飞的重要条件。 4.要弘扬和培育勤劳勇敢精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要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西部沿海地区实现现代化和北部湾经济区的腾飞,必须继续发扬中华各民族人民长期形成的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刚健进取的优秀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品质。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装着人民,心中装着党的事业,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江泽民要求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多学习、少应酬,多奉献、少计较 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叮嘱全党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要“居安思危”,要贯彻和落实好“三个代表”。 5.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精神。建设和形成“广西沿海发展新的一极”是一项极其艰难而伟大的事业,在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征途上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发展。要把现代化事业干成功,要实现一个经济区的腾飞,就必须有一种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只有自强不息 ,励精图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才能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才能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广西沿海发展新的一极”。 总之,只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武装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使之成为每个主体的自觉追求,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爱国精神是一种人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信仰。这种精神支柱和价值信仰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情感基础上的。人们以爱国精神作为精神寄托,以祖国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根。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人们才有安全感和意义感,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是富于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里,爱国主义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古埃及、印度、巴比伦的文化都只是辉煌一时就中断了,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地传承下来。可以说,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历经坎坷而百折不挠的巨大精神动力。正如江泽民于1990 年 5 月3 日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中所指出的:“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3 ] (第1047 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力量;基于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更重要的是弘扬他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爱国情怀。 晚年的刘永福尽管赋闲在家,但从他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对清王朝御侮保国的幻想已经破灭。他曾积极支持和掩护遭到清廷通缉的越南革命志潘佩珠在广州活动。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广州军政府成立,刘永福以古稀高龄毅然出任民团总长,襄助革命党人消除对革命的各种潜在威胁。一个月以后,刘永福因身体不好而辞职。1913年又回到故乡钦州家中,这时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爱国热情犹不减当年。1915年,他得知袁世凯默许。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消息,拍案而起,通电全国,请缨杀敌。 刘永福临危受命, 以保台卫国为己任。1894年月清道光二十年七月, 刘永福奉旨。毫不踌躇, 临危受命, 以身许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极短时间内,招潮勇一千名” , 带军晌4个月,旧枪800支, 即由汕头渡海, 于9月4日抵台, 驻防台南。 1917刘永福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若不能见用于时,亦宜将于之遗嘱,遍告当轴名公,求其人告大总统,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