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中国茶艺》——茶与儒、道、佛作者:莲花娃娃 《中国茶艺》——茶与儒、道、佛 中国茶艺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形成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及厚重敦实的底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来源于宋朝,此时品茶已是一种精神享受,随后茶开始与儒道佛的思想交融。与书画、诗文、陶瓷等相结合,成为传统思想涵盖下的一个综合文化体系,深受文人雅士为代表的茶文化人的推崇。 茶与儒家 儒家提倡以茶励志,以茶品味人生。儒家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就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虽然能给人以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它对人总体的效果则是亲而不乱,嗜而敬之。品茗最终能使人沉静,使人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与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相吻合的。儒家代表人物就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邮票图为孔子活动场面及中国古代书院。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像 茶与道家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道士、医学家陶弘景曾作《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天台记》中说:"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道家饮茶起源于将茶当成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在两晋南北朝的许多故事中,就有把饮茶与神仙结合起来的传说。从大量的文献记载看,最早对茶的精神及保健功能引起重视的是道家。 道家的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究茶事活动中一切以自然为美。 道家鼻祖——老子像 李商隐的《即目》中写道:"小鼎煎茶面曲,白须道士竹间棋"。就是道士以茶伴棋情景的生动描绘。 温庭筠描述西陵道士煎茶和饮茶情景《西陵道士茶歌》,更是传神传情: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陈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道教圣地——武当山 金木水火土俗称"五行"。在茶文化里也蕴藏着"五行"的学说原理。"五行"者,器皿为金土之属,茶为草木之属,泉为水之属,炭为火之属。 茶与佛家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此句道出了僧人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饮茶在中国普及与佛教传播有十分密切的关係。唐代著名诗僧皎然赞詠茶的名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仿佛三碗茶喝下去,在静默中仔细回味齿颊间茶叶留下馥郁浓香,就可以体味出澹泊自然、自觉自悟之意,好不快活。 《五灯会元》卷九资福如宝禅师条下载:"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这"和尚家风"的实行,把佛家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茶禅一味"之说应运而生。这一禅林法语,意指禅味与茶味是意境相通,品茶成了参禅的前奏,参禅又成了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一味"的精髓是茶与禅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都重在清远、衡和、幽静的化境,饮茶有助于参禅时的冥思、省悟,并体味出澄心静虑和超凡脱俗的意韵。(余悦《问俗》)。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苏轼 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出绿崖。 ——贯休 赵朴初 唐·怀素苦笋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