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规定,责任督学到校实施经常性督导每月不少于1次。通过常规性督导,责任督学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学校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延伸到教育治理神经末梢的触角,对于完善教育综合治理体系、推进教育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督学每月到校督导多是带着任务去,领着教育督导机构或教育行政机构分配的工作或事项,诸如开学工作检查、安全工作检查、教育教学督查、校园欺凌治理专项督导、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查……为了突出权威性与严谨性,在责任督学到校前,教育督导机构大多提前制定细则、下发通知;而责任督学离校后,还要反馈意见,并要求学校回应整改情况、上报整改材料。 从事前通知,到事中督导,再到事后整改,完整的督导流程与工作闭环,让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然而,事前告知并下发文件,一方面,给予学校自查时间,引领学校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消除问题隐患,推进管理向优质高效发展。而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学校难免会针对细则,提前应对,准备材料,安排现场,掩盖真像,应对督导。如此,责任督学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场景,听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做法,难逃形式主义之嫌。 责任督学工作的重点在于经常性督导,这种督导不同于专项督导与综合性评价,更加注重常态化的走进、零距离的发现、面对面的交流。用责任督学的专业视角、专业情意、专业手段、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审视学校常态化的管理,融入学校管理的现场,为学校把脉问诊、精准指导、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因而,责任督学在经常性督导过程中,要学会悄悄进校园。 在某个清晨,随着朝阳一起在校门口迎接第一位学生的到来,倾听学生清脆的欢声笑语,与家长随口漫谈,收集家长对学校意见与建议;在某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提着小板凳从后门悄悄走进教室,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听学生发言,审视课堂上的一言一语;在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到体育场上看学生运动的身影,到学校食堂检视饭菜质量。 责任督学悄悄地来,轻轻地走,没有学校领导的陪同,没有管理人员的接待,不惊忧学校,不打扰学生,就像学校的一员,只是在用旁观者的眼睛,静静地审视着学校。这样,责任督学才能感受到学校的真实,发现学校的问题,提供最真实的样本;才能运用专业的仪器对学校进行精密诊断,开具切合的药方,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机制,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责任督学要学会悄悄进学校,不为基层增添负担,只留下自己的建议和智慧,以及对教育的一片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