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在增量提质


  9月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下一步将对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育振兴、教师编制配置、职称制度改革、教师权益保障以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力军,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中坚力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性文件,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此次,教育部明确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的六项重点任务,就是对《意见》落地生根的最好回应。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从量上讲,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师编制补充不到位,导致教师结构性、功能性缺编,课程开设不全,教师工作繁重。从质上讲,有些地区农村中小学教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教学能力欠缺,难以胜任课程改革的重任。
  此次教育部部署的六项重点任务,既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合理增量,也有利于教师队伍优化提质,如果逐一得到落实,必将带来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首先,教师编制配置改革以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师增量的希望。
  在教师编制配置上,教育部会通过加大挖掘创新力度,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建立"周转池"等方式,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的出台。
  当前,编制部门在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仍然按小学1∶23、初中1∶18的比例执行。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许多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大幅减少,但班级和年级并没有减少,如果仍然按在校生人数核定编制,则会造成结构性缺编,导致许多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任课,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增加教师编制,是农村中小学的迫切需求,要综合考虑在校生人数、班数和学段设置,提高编制比例,保证农村学校开全开齐所有课程。
  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还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一批"思路:推进"特岗计划"等继续补充一批;实施"国培计划"等,继续培养一批;推动生活补助提标扩面,继续稳定一批。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定会迎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良好局面。
  其次,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育振兴、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的实施,必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职称评审时,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即师德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将无晋升职称的资格。这一要求必然会督促中小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教育振兴方面,将增加公费师范生的供给,加强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能力建设: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家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项目,设立国家级团队分专业领域协作共同体,开展首批国家级团队教师国内外培训工作。这一举措囊括了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高质量的培训,能有效吸引一批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职称和待遇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关键。许多农村中小学之所以留不住人,教师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滑,与教师个人职称长期得不到解决和待遇偏低有直接关系。
  在职称制度改革上,教育部明确,下一步将研制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优化学段岗位比例结构,指导地方落实职称评审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的政策,推动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设置相对均衡。农村中小学教师评职评审往往受制于名额限制,通过优化岗位比例结构,职称名额可能有所增加,这样一来,教师晋升职称就有了盼头。同时,农村教师还将享受一系列倾斜政策,这将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吸引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在待遇方面,教育部还将研究改革和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单列班主任岗位津贴,推动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农村中小学绩效工资长期难以落实,除了地方财政困难外,更为重要的是发放无标准、有钱不知道怎样发。绩效工资核定有章可循,将会加快绩效工资落实的步伐。同时,单列班主任岗位津贴、提高教龄津贴,也将给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带来更多的实惠。
网站目录投稿:涒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