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软福利驱散心理雾霾


  二百多年前,巴尔扎克就曾在他的《风雅生活论》中,将人的生活分成三种:劳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在过一种单调乏味的劳碌生活,"对他们而言,劳动就像一个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谜底。"二百多年后,这一结论仍适用于忙碌的现代职场人——人们不得不面对更多压力:房价上涨、职场竞争、工作乏味、子女教育、父母赡养……沉重的生活令人仿佛跌进了心理雾霾期。最近,某网络招聘机构针对职场人压力现状展开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96.6%被访者反应工作有压力,其中15.5%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得几近崩溃",更有6.9%被访者认为"压力严重超负荷"。
  去年,某招聘网站做了一项关于雇主品牌的调查,在有关好雇主的多个评判指标中,完善的福利待遇所占比例最高,为7.5%,而有竞争力的薪酬占6.3%,这说明职场人士越来越看重福利。因此,企业无论在招聘环节还是留人方面,都需要全盘思考,薪酬的吸引固然重要,但福利更易收得人心。
  为了帮助员工驱散坏情绪,提升幸福感,不少企业大打"福利牌",在各项福利上用尽心思。从效果上来看,与硬福利相比,软福利在"留住人心"上显然更胜一筹。
  软福利成留人妙招
  所谓软福利,是指除了国家规定的"四险一金"外,企业自身定制的个性化非现金福利。它可能只是公司提供的细微便利,如免费的早餐、午间的办公间洗浴、旅游休假等,又或者是一趟让员工准时回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班车。对于职场人来说,软福利虽小,但它却能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愉快,并因此更加死心塌地为企业服务。
  提到软福利,就不能不提那些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疯转的"吃货帖"。最近,某网络公司员工在网上晒出公司菜单,里面除了丰盛的早中晚三餐和下午茶、夜宵外,还有各种小吃、面点和营养套餐,怀孕女员工还可以到为其专设的窗口点"孕妇餐"。
  除此之外,这家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室内外运动馆,包括舞蹈房、瑜伽馆等,运动馆内器材齐全,丝毫不亚于健身馆。在咖啡屋、书吧,员工还可以泡上一杯茶或者煮一杯咖啡,在沙发上工作或休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互联网企业都一样,比拼的就是软实力。"
  自助餐厅式的食堂美味,游戏室般的休闲娱乐设施,咖啡屋一样自在轻松的办公环境……有了这些软福利,上班简直是种妙不可言的人生享受,这样一来,员工自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除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人情关怀等福利外,员工最看重的还是职业发展平台。为此,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企业大学,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动力和支持。
  西子奥的斯电梯公司被称为
  "电梯大亨",其企业大学不仅有系统化的企业内部培训,还有"员工奖学金计划"。员工在职期间可以申请国家认可的任何高校的本科或本科以上在职学位教育。员工只要拿到学位就可以向公司申请报销费用。截至目前,西子奥的斯公司已有三百多名员工享受到这一软福利。
  软福利在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增强企业凝聚力上的作用日益凸显,不少企业为了留住员工,不惜花重金为员工打造软福利,除了提供美食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踢球、爬山、摄影等趣味活动也一应俱全,还有一些健康保险、家人旅游、素质拓展等,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对此,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陈先生表示:"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员工享受工作,才能积极向上,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这上面增加投入,值!"
  EAP是开发心理资本的软福利
  事实上,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在为如何能为员工更好地服务而头痛。提升员工幸福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张购物卡、健身卡,还是一个无所顾忌、完全放松的带薪休假?在名目繁多的软福利当中,人们往往会忽略,有一种激励叫幸福感,有一种福利叫EAP。
  EAP全称"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中文译为"员工帮助计划"、"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与社会福利不同,EAP是企业"埋单"、员工享受的一种精神福利。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两种东西是500强企业无一例外都要购买的,一个是电脑,另一个是EAP。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100%购买了EAP服务,而中小企业也有80%在使用该服务。美国的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到了相当细微的程度:一家企业的员工乘汽车前往异地开会,途中遭遇车祸,员工亲眼目睹死亡场面,员工返回后,公司立刻请来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为期两周的心理辅导。
  虽然我国自本世纪初已经引进EAP服务,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EAP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又由于EAP服务机构是以有偿形式将其推广给企业或组织,企业需要承担极高的成本,因此,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使用这项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以说,EAP就是这样一种提升心理资本、培养积极心态必要的手段。
  在国内实施EAP项目的企业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一直走在前列。据该公司党群工作部处长陈冬介绍,中国移动自2005年起开始试点运行EAP项目,目前,各省(区、市)公司已经全部开展了EAP项目,覆盖员工超过37万人。
  为了降低服务成本,中国移动积极开展培训,组建自己的EAP专员队伍。集团总公司每年都开展培训:各省公司选派适当人选作为EAP专员,派往北京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第一年进行基础学习,掌握大学和研究生课程,经过一年四次、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完成基础课程。第二年进行中级培训,完成课程后,进入第三年的高级培训。自2006年以来,中国移动已培训出人数达三千余人的EAP专员,这样一支心理雾霾清洁工队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协助心理专家对员工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快乐营业厅"驱霾有方法
  随着3G业务向纵深发展,新一代移动营业厅逐步由传统服务转向综合式营销,这样的疾速转变不免让中国移动营业厅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此,从2012年开始,中国移动又推出"快乐营业厅"EAP提升计划项目,意图通过EAP项目,使营业厅员工能够"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常规EAP项目重在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而"EAP快乐营业厅"建设则是将EAP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与管理方式有机融合,不仅关注员工个体层面的身心压力问题,同时致力于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以浙江移动公司为例,在"EAP快乐营业厅"试点建设阶段,全省选取了7个分公司8个试点营业厅,采取"EAP咨询师与营业厅结对"的方式,从员工、管理者等层面分层分级开展EAP"快乐营业厅"建设。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咨询访谈、观察走访等方式,对试点营业厅的全体员工进行贴心的心理体检。采用《员工职业感受量表》及专门设计开发的测评系统,分别从"职场健康"、"家庭健康"与"身心健
  康"三个角度来进行测评分析,形成个性化的EAP工作方案。
  其次,开展咨询式个体访谈。对营业厅每位员工进行2-3轮的个体咨询访谈,让员工通过轻松的交流沟通缓解压力。咨询师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采用认知疗法、房树人测验等心理学技术帮助员工疏解情绪,并针对访谈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和帮助。
  再次,由EAP外部专家与店长共同设计与营业厅需求相关的主题团体辅导,帮助打造正能量的活力团队,让员工学会情绪管理,掌握沟通技巧,树立阳光心态,提升工作技能。
  最后,为员工制定《个人成长手册》。《个人成长手册》内容涵盖心路历程、快乐建构、心理训练和阅读建议等,启发员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促进自我成长。
  在店长层面,根据店长实际需求开展服务。通过访谈、辅导等形式,为管理者提供团队建设能力、情绪处理能力、亲子教育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顾问支持服务;帮助店长一同设计、组织专题性的团队活动,通过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改善,提升团队关系。公司还公布内、外两条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内部热线由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上的高级EAP专员接听;外部热线由全省专业EAP咨询师接续,通过初询、评估、即时干预以及转诊等手段,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热线预约、心理干预和电话咨询服务。
  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业厅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绿植认领、装扮感恩树、设置赞美墙、增添快乐食盒、心灵图书角等,通过对环境的优化起到减压作用,用积极信息缓解和调节员工情绪,营造团队互助互爱的氛围。
  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经过研究发现,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而当事人也许并未察觉到这种情绪的蔓延。人们在积极情绪下提出创造性想法的可能性,要比其他时候高出50%以上。
  王先生是陕西移动某营业厅店长,他所领导的营业厅,业绩一度降至全省第二十多位。他在工作中对员工的错误总是不留情面,当面训斥,连其上级都说他"说话太冲",员工们因此对他敬而远之。"快乐营业厅"活动开展后,王先生不仅从咨询老师那里学到了沟通技巧和控制调整情绪的方法,而且变得乐于关注他人。一次,王先生发现有位员工上班时心不在焉,他没有像以前一样加以训斥,而是关心地问那位员工发生了什么事,并诚恳地说:"如果需要帮忙的话,尽管说……"员工们都说王先生变了,"说话语气变温柔了,对人的态度也平和了。"而他自己也明显感觉到,长期笼罩在心头的"雾霾"消散了,自己不再像从前那么焦虑,与人沟通时也感觉舒服很多,他所领导的整个营业厅也从过去的"低气压"中挣脱出来,工作氛围轻松快乐了许多,绩效排名一路跃升至第七位。
  10月23日,中国移动第三届EAP论坛在南京召开,探索转型期的员工心理沟通,以及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网络力量促进EAP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仍是备受关注的重中之重。陈冬处长表示,将EAP真正做成企业、员工均受益的软福利,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推动,需要科研机构将理论研究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真正服务于企业和大众。
  职场幸福感其实可以很简单,它可能只是员工表达权受到尊重,诉求得以重视,或者升迁的愿望有更多实现的可能性等,而软福利,恰似照亮员工内心的一道阳光,所到之处,心霾尽散。
网站目录投稿: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