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教育机制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心理教育、意志力、抗压能力、社会环境等均是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素。高职学生尚处于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通过开展科学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及帮助,让学生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以免导致恶劣事件的发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这一实际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内涵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改革创新,以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宗旨及高职学生特点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合理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从而推进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的改革创新,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及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使教和学良好互动,从而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学质量。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预防和治疗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旨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的心理障碍等问题得到技术疏导及排解,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抗压能力。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适当的创新和优化,贯彻干预和发展有效结合的理念,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未来发展上,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并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人格塑造及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二、基于"互联网+"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受网络因素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已然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高职学生通过上网,能够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新闻资讯等。但是当前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掺杂着不少网络诈骗、色情游戏、赌博网站等不良信息,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阅历,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所诱惑,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及生活。为此,必须重视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2.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当代高职学生生源可知,大部分学生属于獨生子女,自幼便享有父母和长辈的关心和爱护,犹如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在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对于自幼享有父母和长辈宠爱、衣食住行被照料得无微不至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成长机会。然而,有些学生难以融入大学生活中,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难以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未能和教师、同学有效交流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在学习中不能跟上教师、同学的进度,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进而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落。 3.受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专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此前的教育工作中,将关注点放在专业教育上。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广,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并未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及心理咨询室,但多属于表面工作、形式主义,所发挥的实际作用相对有限。另外,由于高职学生的人数较多,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且和其他课程的融合程度不佳,将专业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全分离开来。此外,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开设的时间固定,学生能够和心理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和时间较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受限。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有利于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让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覆盖,深入到高职院校的各个阶层,此举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1.采取院校级心理研究机制 以院校级心理研究机制作为第一级,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专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研究网络平台,学校领导、学工处领导、校心理中心的专职人员作为该院校心理研究机制的主要成员,旨在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开展分析工作,研究"互联网+"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学生网络心理特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及趋势,以此为基础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创新,积极应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逐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及活动改革创新,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引入更多专业优质的心理健康人才,并充分运用该机制在统筹规划、监督检查、评价考核等环节的积极作用。 2.运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作为第二级。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及建议,还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在实施该机制时,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作为该机制的主要成员,通过同时开放线上线下这两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有利于拓展学生寻求心理辅导的途径。在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上,学生可以用匿名的方式向教师寻求帮助,向教师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及难以排解的心理状况,以降低学生因为羞怯、害怕等不愿和心理教师面对面交谈的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和心理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将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展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栏目,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主题讲座,并将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为学生推广和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3.实施班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以班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作为第三级,班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将班主任作为该机制的核心,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等作为该机制的主要成员。在实施班级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和高职学生的沟通往来密切,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属于直接管理者。不少学生愿意和辅导员倾诉自己的心声,希望获得辅导员的帮助。为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予以密切关注,当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或心理出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学生的消极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缓解,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利用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机制 以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机制作为第四级,学校心理志愿者协会的干部、班级心理委员等共同构成该机制的主要成员。通过运用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机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带动作用,协作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展览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渠道,并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相关心理健康资料,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等。 在"互联网+"环境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全面分析,科学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以此为前提,建立针对性强、实用性佳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及引导。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迈入社会的过渡环节,在这一环节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及行为素质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陳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2]吴丽玫."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3). [3]苏小林.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 [4]李喜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