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 >>>第1339课<<< 西医学将脱发分为斑秃、雄性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症状性脱发等多种。中医学亦有很多记载,如明代《外科正宗》油风载:"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又隋代《诸病源候论》称为"鬼舐头",其记载"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为鬼舐头"。从以上记载可知油风与西医学之斑秃相同。 清代《外科证治全书》所载三发蛀癣说"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干枯作痒"。又云"由阴虚热盛,剃头时风邪袭入孔媵,搏聚不散,气血不潮而成"。此种描述与今人称之脂溢性脱发相似。 近代中医学者对此两种脱发的认识各有不同。朱仁康老先生认为油风包括脂溢性脱发在内;赵炳南老先生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病证,前者可称油风,后者为发蛀脱发。因其病因不同,治疗各异。 根据个人临床体会,此两种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在治疗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点。所以我把二者合而论之。 此外,症状性脱发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毛发均匀脱落或全部脱落。从中医理论来看,亦属油风范畴,故此处就谈脱发的辨证论治即可概括,分述于后。 一、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风盛血燥 主症:突然脱发,呈圆形或椭圆形,重时毛发全部脱落,常伴有头晕、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盗汗,成年人常有腰膝酸软。舌质淡红,少苔,脉象弦细或缓。 辨证:肝肾阴虚,风盛血燥。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祛风,生发。 方药:熟地15克,山肉10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首乌藤30克,黑桑椹15克,羌活10克,柏子仁10克。 多用于斑秃、全秃等证。 2.气血两虚 主症:多因产后或久病,气血两伤。脱发往往是逐渐加重,均匀脱发,毛发不固,轻轻触摸即有脱发,毛发松软,常伴有心悸,气短,唇白,语微,昏眩,嗜睡,倦怠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缓。 辨证:气血两虚,血不养发。 治法:补益气血,养血生发。 方药: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丹参15克,陈皮10克,女贞子15克,早莲草15克,首乌藤30克。 3.血热生风 主症:突然发病,毛发大把脱落,多为青壮年,急躁易怒,神志不安,夜不能眠。严重者毛发全部脱落。舌红苔白,脉弦滑。 辨证:血热生风。 治法:凉血熄风,养阴生发。 方药:当归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钩藤10克,石菖蒲10克,合欢皮10克,五味子10克,首乌藤30克。 4.脾虚蕴湿,湿热互结 主症:头皮瘙痒,脱皮屑,毛发稀疏,脱落,头油多,大便不干,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弦滑。 辨证:脾虚湿盛,湿热互结。 治法:健脾除湿,清利湿热。 方药:生白术10克,生枳壳10克,生薏米30克,川萆薢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首乌藤3克,当归10克,苦参10克,川芎10克,茵陈15克。 多用于脂溢性脱发早期。 二、体会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便可以通过观察毛发的外征探知机体的成熟与气血的盛衰。 如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若精虚不能化阴血,则可致使毛发生化少源,因而可见脱发或发过早花白;若气血虚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毛发,故有须秃发落;若营血虚损,冲任脉衰,也可出现毛发枯而不润,萎黄稀少,乃至脱落。此两种脱发临床多见斑秃或全秃,多属虚证。治宜滋补肝肾、补益气血。 如果过食辛热,炙之品,或者情志抑郁化火,或者血热生风,风热随气上窜于巅顶,毛根得不到阴血的滋养,头发便会突然脱落或焦黄。假使体内湿热内蕴伤及脾胃,循经上蒸巅顶,油脂分泌过盛,侵蚀发根,导致头发粘腻、稀少,或均匀性脱落,即是我们临床上所见的脂溢性脱发,多属实证,治宜健脾除湿,凉血熄风。但又要注意脾虚为其根本。故此证型先实后虚。因此,不可单纯地苦寒猛攻,而应加强调理脾胃功能,而使湿去发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