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乐视麻烦缠身。 11月初,乐视手机传出拖欠供应商一百多亿货款,导致供应链拒绝供货。随后,乐视汽车在内华达州筹建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计划遇阻减速,内华达州财政局局长质疑公司利用股份贷款以融资10亿美元的计划。接着,乐视体育也被推向风口浪尖。陆续曝出的人事变动、赛事版权欠款,一度让外界开始怀疑乐视体育的未来。 乐视七大子生态,有三个子生态遭遇危机,可谓困难重重。在乐视危机之际,同样是做生态、经常与乐视相提并论的小米生态,却逐渐站稳了脚步。乐视和小米,同是生态,有何不同? 乐视子生态嗜血,小米产品造血 乐视生态是"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垂直产业链整合,乐视网是目前乐视做得最好的业务,"内容"也是乐视的核心驱动力。当年,贾跃亭看准了正版化的趋势,以低价大规模收购版权,堪称是神来之作。得益于内容,乐视电视也得以快速成长。 乐视网和乐视电视尚能自给自足,此外的几大生态则以嗜血为生。乐视手机主打性价比,去年甚至直接公布BOM(物料清单)挑战性价比;乐视体育急速扩张,赛事版权、赛事运营都需要喝血;乐视汽车更是嗜血怪兽…… 总的来看,乐视的子生态多数不能造血,仍然处于不知何时结束的嗜血状态。 反观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普遍具有造血能力。 手机、电视的成绩自不必说,小米投资的55个生态链创业团队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已经有4个(截止今年年初)。手环、移动电源,都是单年流水过10亿元的公司。净化器、净水器、平衡车、路由器、Yeelight也都是单品爆款。 由于每款产品都利用规模销量进行造血,就不会给整个生态带来压力,产品和产品之间也可以良性的协同发展。 同样是快,小米是小步快跑,乐视是蒙眼狂奔 乐视的小米的发展速度都很快。 乐视的起步并不是太晚,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但真正进入一线公司视野,只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其发展速度之快、社会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小米公司2010年成立,在短短五年间,从估值2.5亿美元成长为450亿美元(2014年估值)的巨头,一跃跻身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排在BAT之后。 虽然二者都足够快,但‘快’得不同。 小米生态是小步快跑。总的来说,小米生态的节奏是逐个击破,在做好一款产品的前提下再进军下一款产品,很少出现同时进军多个领域的情况。而乐视生态是蒙眼狂奔,大开大合,多线并举,乐视体育、汽车、手机、影业等几大生态齐头并进。 最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小米的小步快跑,方向性强,跑得也更加谨慎;乐视的蒙眼狂奔,虽然激情昂扬,但缺少重点和方向。 小米的刹车更及时,也更主动 生态里的产品和业务已经组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处出错,都很容易反噬整个生态链。 生态的业务模式注定了这个风险无法消除,能否提前预防风险成了关键。在这方面,小米的刹车更及时,也更主动。刘德在2015年下半年,特意给生态链投资团队开了两次"减速会",分别提出要放慢投资新项目和新品类的速度。 相比于小米的主动刹车,乐视贾跃亭的反思不仅显得有点晚,还有些被动。 在乐视风波不断之际,贾跃亭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坦承,乐视在近两年发展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第一,节奏策略错误。乐视的子业务生态布局过快,烧钱过快,策略应该更保守一些;第二,全球化步伐过快。乐视同时美国、亚太、印度和俄罗斯市场全线进入,导致非上市公司旗下业务"后劲明显乏力";第三,人员扩张失衡。大半年时间内,乐视全球从6000多人扩张到13000人,管理难度加大,人浮于事的情况比较严重。 如果贾跃亭能提前反思,早点刹车,局面肯定不会像现在这般被动。 目前,乐视确实遇到了危机,但并不是绝境,还有断臂求生、转让股份等手段,可以为乐视换来资金,先解燃眉之急,再谋后续发展。 最后,希望乐视能够转危为安,给大家呈现"同为生态,花开两朵"的多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