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武术发源于我国西南巴蜀大地,除了特色鲜明的拳架套路之外,其气功功法也风格别具。在诸多功法中,海字劲功习练者尤为多见。由于峨嵋武术各师承流派的不同,故而海字劲功的称谓也有所不同,例如:太字功、嗨字功、呔字功、等等,功法也稍有差别,但其原理和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发声叫气促使身体局部在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攻则称为劲力,防则称为排抗。根据我自身练习的体验来谈,海字劲功是训练人体肌肉、韧带等处的松紧收缩能力的,同时对练习铁掌功、铁臂功、金钟罩、铁布衫等硬气功也有促进作用。另外,练习该功后,自身常有力量倍增、精神充沛的感觉。 海字劲功的动作简单,功效显著,是练习峨嵋武术技击必修的功法。该功是我早年随四川真一子道长(杨苍榕)学的一套劲功功法。今不揣文疏笔拙,把该功法整理成文奉献给广大的《气功》读者,不当之处,敬请斧正。另希望练习该功法者谨慎使用,重视功德。 基础功 基础功是练习峨嵋海字劲功的关键,一般需练习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基础功的目的在于排浊纳清和养气培元。排浊纳清后,通过站桩打坐、存思丹田的方法把涣散在体内各处的能量内气蓄集汇聚,以备行功运气时统一调配,否则底气不足,难以成功。 一、排浊气法——吐故(顺腹式呼吸) 左手按在腹部下丹田,右手按在左手背上,两脚分开距离较肩宽,直膝站立,全身放松,精神集中,目光平视正前方(图1)。 站好姿势后,鼻孔微张,作缓、深、长、细、匀吸气,小腹自然微微向外扩张,但不可用力鼓肚。吸到不能再吸时,开始撮嘴呼气,也要求深、长、缓、匀,小腹随之逐渐内陷复平,并自然形成提肛、提外阴、收会阴、收膀胱的感觉,排除体内浑浊之气。 如此反复进行3次呼吸。 二、纳清气法——纳新(逆腹式呼吸) 纳清气法,又有采气法之称谓。分弱纳和强纳两种,普通人体质较羸弱,一般采用弱纳法即可,强纳法主要供身体强健的人练习。纳清气法应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练习,如果这两天因事不能练习,可选在初二、初三、十六、十七日。 1 弱纳法 站立姿势同"排浊气法"。站好姿势后,思想集中至两眉中间的山根部位,鼻孔微张,眉毛轻提,仍按缓、深、长、细、匀的方式吸气。吸到不能再吸时,略垂眉,以意送气至腹部丹田。同时,将气息由鼻孔自然排出,小腹缓慢地往外扩张(图2、3)。 如此反复进行18次呼吸。 2 强纳法 姿势同"排浊气法"。站好姿势后,思想集中至咽喉部位,舌抵上腭、口微张,按缓、深、长、匀的方式吸气(又称喝气)。吸至极限时,颏略内收往下咽气,以意送气至腹部丹田。同时,气息由鼻孔自然排出,小腹随之略向外扩张(图4、5)。 如此反复进行18次呼吸。 三、养气培元法——百川归海(自然呼吸) 站立姿势同"排浊气法",唯两脚站立的距离与肩同宽,双膝微弯,眼帘微闭。全身放松,呼吸自然,若存若亡,精神集中,意想腹部丹田处有一团火在燃烧,如此静立半小时(图6)。本式也可采用盘膝打坐法练习。 四、收功方法 以意引气回归丹田,然后搓筋揉脉、擦皮捏骨,最后进行全身拍打。 十紧劲 在练习基础法使身体有了充足的内气后,才可以练习"十紧劲"。所谓的"紧劲",又称之为"紧劲精进",意思是要不断地用力发劲,求刚猛、迅捷。"十紧劲"有10个动作,其中有8个动作 需要靠发"嗨"声来配合行动。通过调形、调心、调息、用力、发声等方面促使某些肌肉、韧带进行松和紧的交替练习,不断地提高对自身肌肉韧带的控制能力,以便在运用时让这些肌肉、韧带产生强大的瞬间爆发力。 在自学"十紧劲"的意想过程中,最好能就近找一位气功师来指导练习。如果没有,就不要妄自运用"意想"部分,以免发生自伤,只需注意形体动作和相应部位的收紧、放松即可,同样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童子献茶 1 预备势:两膝关节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垂臂至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7)。 2 两腿微蹲,双手变拳握紧快速向前、向上摆臂挑起,拳心相对,略低于肩,肘部微弯。闭气发"嗨"声,目视双拳(图7、8、9)。保持姿势,鼻孔呼气。 3 两拳放松缓缓下落,垂臂至身体两侧,拳心朝里;两腿也缓缓挺膝站直,目视正前方(图10)。 4 两拳又握紧继续快速向前挑起,屈膝,闭气发声,呼气;接着,两拳又放松下落,站直。 如此双拳同时一挑一落反复进行18次。 做童子献茶功式时的动作要领: 1 双拳挑起在接近与肩相平时,瞬间握紧,臂部肌肉也随之紧张,坠肘坐腕,塌腰沉胯。挑拳、屈膝动作要及时、迅捷,一气呵成。 自然下垂在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11)。 2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踏实,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屈肘向左上方斜行提拉至左肩前,拳心朝里;右手五指分开,斜伸下插至右腿大腿前侧,掌心朝里,身体往左拧腰转胯,闭气发"嗨"声,目视右手(图12)。放松,鼻腔呼完余气。 3 右手转掌心向左缓缓摆动至左大腿内侧(图13)。随即右手变拳握紧内旋,快速屈肘,向右上方斜提至右肩前,拳心朝里;左拳松握,五指分开,斜伸下插至左腿前侧,掌心朝里;腰胯往右拧转。同时,左腿挺膝内裹蹬直,右腿屈膝前弓,闭气发"嗨"声,目视左手(图14)。放松,鼻腔呼完余气。 4 同3,唯左右相反(图15、12)。 如此一左一右、一提一插反复进行各9次。 动作要领: 1 提肘动作要迅速有力,单拳瞬间握紧,同侧的肩、背、臂肌肉随之绷紧。插掌下落动作必须自然,切勿用力。摆掌动作应轻松自如。 2 摆掌时吸气深长、顺畅,提肘时呼气短促。 3 摆掌时,意想手指插入同侧腿脚下的地底,把地底之气向异侧脚底平捞汇聚。握拳提肘时,意想异侧脚底的地气由涌泉穴快速循腿上升至下丹田,又由下丹田提至中丹田膻中穴,再经同侧肩部的肩井,达于臂,直至双拳劳宫。 二、埋头捞月 1 预备势:两腿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臂 自然下垂在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11)。 2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踏实,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屈肘向左上方斜行提拉至左肩前,拳心朝里;右手五指分开,斜伸下插至右腿大腿前侧,掌心朝里,身体往左拧腰转胯,闭气发"嗨"声,目视右手(图12)。放松,鼻腔呼完余气。 3 右手转掌心向左缓缓摆动至左大腿内侧(图13)。随即右手变拳握紧内旋,快速屈肘,向右上方斜提至右肩前,拳心朝里;左拳松握,五指分开,斜伸下插至左腿前侧,掌心朝里;腰胯往右拧转。同时,左腿挺膝内裹蹬直,右腿屈膝前弓,闭气发"嗨"声,目视左手(图14)。放松,鼻腔呼完余气。 4 同3,唯左右相反(图15、12)。 如此一左一右、一提一插反复进行各9次。 动作要领: 1 提肘动作要迅速有力,单拳瞬间握紧,同侧的肩、背、臂肌肉随之绷紧。插掌下落动作必须自然,切勿用力。摆掌动作应轻松自如。 2 摆掌时吸气深长、顺畅,提肘时呼气短促。 3 摆掌时,意想手指插入同侧腿脚下的地底,把地底之气向异侧脚底平捞汇聚。握拳提肘时,意想异侧脚底的地气由涌泉穴快速循腿上升至下丹田,又由下丹田提至中丹田膻中穴,再经同侧肩部的肩井穴而贯注于曲池和劳宫。 三、背靠华山(意在后背、两肋) 预备势: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臂自然下垂在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16)。 1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踏实,两腿屈膝微蹲;同时,双手握拳,屈肘上抬,小臂交叉抱至胸前,拳心朝里,右臂在外,目视前方(图17、18侧视图)。 2 两腿屈膝,半蹲站立,成高马步姿势;同时,双臂交叉,向前平推横撑而出,约与肩平,拳心分朝两侧,肘尖斜朝下;上身略往前倾,闭气发"嗨"声,目视双臂交叉处(图19、20侧视图)。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3 双膝微屈站立,拳心朝里,屈肘回抱(图17),改为高马步,双臂交叉前推, 上身略前倾,背后靠,闭气发"嗨"声(图19)。放松,鼻腔呼完余气。 如此一抱一推反复进行9次,然后以左臂在外交叉,再一抱一推反复进行9次(图21、22)。 动作要领: 1 马步注意要塌腰、沉胯,脚步站稳,不要左右摇晃。 2 前推要迅速,拳不握紧。两小臂交叉处微用力,肘关节横撑,后背略后靠,夹臀提裆,后背、两肋的肌肉绷紧,推臂与后靠同时完成。 3 抱拳时吸气深长、顺畅,推臂时呼气短促、及时。 4 抱拳时,意想下丹田之气向下经会阴后上升至督脉之尾、腰、胸、颈四椎处。推臂时,意想督脉之气横行扩散,布满于肩背、两肋,同时贯注至上肢的劳宫穴,下肢的涌泉穴。 四、一气贯顶(意在头部上顶) 预备势:两腿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臂自然下垂,手心朝里,全身放松(图23)。 1 两腿屈膝,微蹲站立,双手略屈,臂向前、向上摆动托起,掌心朝上,指尖朝前,肘尖朝下,目视双手(图24、25侧视图)。 2 两腿挺伸站直,两脚下踩;同时双手上托超过头顶,向里握拳,屈肘下拉,坠落至两腋前,拳心朝里,肘尖朝下,头部上顶,闭气发"嗨"声,目光平视正前方(图26、27侧视图)。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3 两腿继续微弯下蹲,双拳变掌前伸上托,肘部略弯,手心朝上(图24)。接着,两腿挺直站立,双手上托过头往里握拳下拉,闭气发"嗨"声(图26)。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如此一托一拉反复进行18次。 动作要领: 1 双手握拳下拉动作要快速,拳不握紧。头上顶,肩、臂、后颈肌肉收紧。托掌动作要柔和、缓慢,与屈膝微蹲动作协调配合。两腿挺膝站直要及时,与双拳下拉动作同时完成。 2 托掌时吸气细长、均匀,握拳时下拉呼气短促、快捷。 3 托掌时,意想丹田之气由督脉上升至头顶百会穴。握拳下拉时,意想百会穴的气流充满头皮 五、力扯大旗(意在小臂尺骨) 预备势:两腿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臂自然下垂在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 1 双手由两腿侧抬起,向外、向前上方屈臂环抱,手心朝里,高与眉齐,下肢姿势保持不变,目视双手(图29)。 2 两腿屈膝,微蹲站立,腰胯略往左拧转,稍收腹,身体前倾,双手变拳握紧,屈肘沉臂下砸,拳眼朝上方,高与脐平,左拳沉臂砸落至右小臂内侧,闭气发"嗨"声,目视双拳(图30、31侧视图)。此时保持姿势静待片刻,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3 两腿再一次直膝站立,双拳松开变掌抬起,向前上方环抱(图32)。接着,两腿再次弯屈下蹲,腰胯右拧,双手变拳,左前右后沉臂下砸,闭气发"嗨"声(图33、34侧视图)。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如此一抱一砸的左转右转,反复进行各9次。 动作要领: 1 双手握拳,砸臂动作要刚劲有力、迅疾敏捷,拳要握紧,臂、肩的肌肉要绷紧,保持沉劲。身体塌腰、坐胯,腰部拧转要灵活、自然。环臂前抱动作要柔和、舒展、缓慢。 2 环臂前抱时吸气深长、顺畅,沉臂下砸时呼气短促、快速。 3 环臂前抱时,意想腹部丹田的内气由后背督脉上升至大椎穴。沉臂下砸时,意想大椎穴的内气分三支分流,两支分行贯注于双臂至劳宫穴,另一支上行百会穴,沿任脉下落,回归至腹部丹田。 六、恶虎扒心(意在后脚发劲,整体进身,双掌前推) 恶虎扒心有两种练习方式,读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任选一种进行练习,现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种:连续进步 预备势: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臂自然下垂在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35)。 1 重心右移,右腿屈膝略蹲,左脚收提至右脚内侧。同时屈肘,双掌上托至两腰侧,掌心内含朝上,肘尖朝后,腰微右拧,下腹略收,目视正前方(图36)。 2 动作不停,左脚向前上步踏实,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前移,两腿屈膝略蹲站立。同时,双掌上托至胸前,内旋翻转,掌心朝前,向前平推,臂肘略弯,双掌之间距离略比肩窄,两掌所放位置的高度与肩相平或稍高,掌心外突,腰胯左转拧正,闭气发"嗨"声,目视双掌(图37)。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3 重心再一次移至右腿,左脚不动,屈肘,双掌外旋下落至两腰侧,掌心朝上,腰胯微右拧(图38)。接着,左脚再次向前上步踏实,右脚跟进,双掌由腰间上托向前推扑,腰胯转正,闭气发声(图39)。保持姿势间架静待,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如此单脚连续在前一进步一推掌反复进行,左右各9次。附:脚步行进图(图40)。 第二种、左右进步 预备势: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 然垂臂至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41)。 1 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踏进落实,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微蹲,左脚悬空收提至右腿内侧。同时,双掌屈肘上托至两腰侧,掌心内含朝上,肘尖朝后;腰微右拧,下腹略收。目视左前方(图42)。 2 动作不停,左脚向左前方斜进踏落,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前移,两腿屈膝略蹲呈前六后四站立。同时,双掌上托至胸前、内旋翻转掌心朝前向前平伸推扑,臂肘略弯,双掌约与肩高;腰胯左转拧正。闭气发"嗨"声,目视双掌(图43)。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3 左脚向前踏进半步落实,重心左移,右脚屈膝收提至左腿内侧;双掌外旋屈肘下落至两腰侧,腰胯微左拧(图44)。接着,右脚向右前方斜进踏落,左脚跟进半步,重心前移,双掌上托向前推扑,腰胯往右转正,闭气发声(图45)。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如此左右两脚依次上步跟进推掌各9次。 附:脚步行进图(图46)。 动作要领: 1 第一种与第二种的不同之处,仅下肢走步而已,第一种练法是一脚总是在前连续上步、而另一脚在后连续跟进,第二种练法是左右两脚依次在前行上步跟进之法。 2 两种上步跟进前扑动作都要迅速、灵活,后脚发力,前脚直跨,身随步涌,手随身出,形飘飘而神淡淡。两种行步要虚实分明,落脚沉稳,后脚跟进要及时,微拧腰转动要自然,双掌荡腰动作要柔和、沉稳、缓慢。 3 第一种注意是一次发力窜出,第二种是两次发力窜出,同时拧腰转胯、摇肩抖胛促进发力的刚猛、暴烈。 4 双掌落腰时,手指微屈,掌心内含蓄力。上步跟进前扑时,手指微挺,掌心 外突炸力崩发。整个过程保持收腹前倾姿势。 5 上步跟进前扑的呼气要短促、快速,双掌落腰的吸气要深长、匀细。 6 双掌落腰时,意想腹部丹田的内气火热。脚步跟进前扑时,意想丹田内气分四支分流,两支上行冲脉至肩井过曲池而达于双掌劳宫,另两支下行达于两脚的涌泉穴。 七、太师坐殿(意在胸、腹) 预备势:两腿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垂臂至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47)。 1 双手变拳虚握,屈肘上抱至两肋侧,拳心朝上,肘尖朝后;下肢姿势保持不变。目视正前方(图48)。 2 动作不停,两腿迅速屈膝坐胯略蹲;双拳变掌内旋向左右两侧下方伸展塌按,掌心斜朝下,指尖斜朝里;胸腹略收。闭气发"嗨"声,目视正前方(图49)。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3 两腿再一次直膝站立,双手变拳屈肘上抱(图48)。接着,两腿继续屈膝坐胯略蹲,双拳变掌迅速向下塌按,胸腹略收,闭气发声(图49)。放松,鼻腔呼尽余气。 如此一抱一按反复进行18次。 双拳抱肋动作要轻松、缓慢、自然,双掌塌按动作迅捷、及时,整体下坐,会阴上提,百会虚领,胸腹部的肌肉必须绷紧。 2 双拳抱肋时吸气深长、匀细、顺达,双掌塌按时呼气短促、快速。 3 双拳抱肋时,意想腹部下丹田内气上提至胸部中丹田的膻中穴。双掌塌按时,意想膻中穴的内气回归下丹田,内气同时散布胸腹。 八、拨云见日(意在身扭如丝) 预备势: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垂臂至两腿外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50)。 1 两腿屈膝微蹲下坐,双掌屈肘上抬至体前,掌心相对,高与 胸平,肘尖朝下。目视右掌(图51)。 2 两腿内裹扣膝,腰胯往右拧转。左掌内旋向下伸展塌按至裆前,指尖朝右;右掌内旋向上撑举,指尖朝左。目光平视(图52)。 3 身体往左转正,两腿保持微屈站立姿势,左掌上抬至体前,右掌下落至体前,双掌掌心相对(图53)。接着,两腿内裹扣膝,腰胯往左拧转,右掌内旋向下塌按,左掌内旋向上撑举,头随身转,目光平视(图54)。 如此一左一右拧转上撑下按,反复进行各9次。 动作要领: 1 上撑下按拧转动作要轻柔、舒缓,不僵不滞,匀速进行;身体拧转保持立身中正,不歪不斜,重心始终处于两腿中间。 2 双掌相对体前时吸气,上撑下按时呼气,呼吸以自然、顺畅、深长、匀细为度,密切配合动作的左右变换,不可发声叫气。 3 整个动作过程,意想头、胸、腹分别为3个叠加的球体,随着腰胯的拧转而依次转动,并保持叠加的3个球体的平衡性和立身中正性。 4 全身保持沉劲,唯百会穴和会阴穴处放松。 九、攒足震山(意在脚踩砖裂) 预备势: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垂臂至身体两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55)。 1 双手屈肘上提卡按在两侧腰间,手心朝里,四指在前,拇指掐按腰眼处;两腿屈膝微蹲站立。目视正前方(图56)。 2 动作不停,重心右移,右腿略挺伸独立支撑体重;左腿屈膝向上提起,脚尖略收使脚底与地面平行。目视正前方(图57)。 3 右腿屈膝下蹲,塌腰坐胯、整劲下沉,左脚向下跺踏地面;上肢姿势保持不变。闭气发"嗨"声,目视正前方(图58)。全身放松,呼完余气。 4 同2,唯左右相反,请参上(图59)。 5同3,唯左右相反,请参上(图60)。 如此左右提脚跺踏反复进行各9次。 动作要领: 1 悬腿勾脚动作要柔和、舒缓、沉稳;落脚跺踏动作要干脆利索,刚劲有力,迅速快捷,整体下坠以助长跺踏之势,下落的腿脚随之收紧肌肉。上身卡腰姿势始终保持中正。 2 悬腿勾脚吸气深长、顺达,落脚跺踏呼气短促、迅捷。 3 悬腿勾脚时,意想由鼻吸入精气下落汇聚至腹部下丹田。落脚跺踏时,意想腹部的内气激射至下落脚的涌泉穴。 十、蛤蟆晒肚(意在胸腹常暖) 预备势: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垂臂至身体两侧,手心朝里。全身放松,目视正前方(图61)。 1 双手屈肘上抬贴按至下腹部,中、食二指指尖相触(图62)。接着,双手贴住身体向右、向上、向左、向下顺时针划圆循行按抚胸腹肋部位27圈(图63、64、65、66)。 2 同1,唯双手逆时针反复划圆循行按抚胸腹肋部位27圈,请参上(图略)。然后,双手仍回到下腹部 双手贴住身体中线上推至咽喉下方、分行至两腋处沿两侧肋骨下擦、回落至下腹部(图68、69、70、71)。此为1圈。如此由里往外反复划圆循行按抚胸腹肋27圈。 4 同3,唯方向相反,双手由外往里反复划圆循行按抚27圈,请参上(图略)。 动作要领: 1 双手在按抚胸腹肋的过程中,手掌要对身体施加一定的力度;手 掌既可五指交叉,也可指尖相触进行按抚动作。 2 按抚动作要连贯、自然、圆活。按抚的速度则以柔和、缓慢、均匀为宜。按抚的幅度可由大渐小,但也可由小渐大,应该尽量使胸腹肋各处都能得到按抚。 3 精神要集中,百会、会阴处放松,不要东张西望,更不允许闲聊攀谈。 4 双手按抚时,意想胸腹内有一团温和的气团随着双手的按抚而流动。双手分行,则把热气团分成两团随手而动。 收功方法: 请参考基础法。 注意事项 1 练功者应尽量戒除烟、酒等不良行为,少吃带有刺激性的食品。 2 练功者要有耐心、恒心、决心、信心,并保持练功和生活规律性。注意房事的节制,青少年要戒除手淫等不良习惯,养精固肾乃养生长寿之要。 3 练功环境要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少人打扰。练功前后和练功中尽可能不与他人进行高谈阔论。 4 不要在空腹、饭后进行练功,早起练功可少量吃一点食品。功前必须排空大小便。 5 衣服要宽松,不可赤裸身体练功;鞋袜不要挤脚紧固,以布底鞋为佳。练功出汗时,切忌冷风、电扇直吹,更不要在空调房间练功。 6 练功后,不要立刻冲凉洗澡,休息半小时后方可。练功后不可立即行房,若要晚上行房须在11时前(晚上11时至清晨6时的这段时间内坚决禁止房事)。在行房的当日注意不要练功,第二天可恢复正常。 7 练功时间以早晚为宜,也可以在子、午、卯、酉这四时进行。 8 练功要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先慢后快的循 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蛮练,急于求成。否则,练习不当,反易致病上身。 9 日常生活,要注意营养,可多食用一些水果、蔬菜、豆制品、肉类等,切忌偏食。 10 练习内气意想者,最好能得到当地气功前辈的指导。以养生长寿为目的者,练习"十紧劲"时就不要闭气发声,用力也需适当。以武术技击为目的者,则按文中所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