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P2P平台能知难而退、理性退出,正是行业日趋成熟的标志,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应该正确看待。 回顾P2P红火的这几年,跑路的P2P平台更多是诈骗性跑路、经营巨亏性跑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行业出现了理性退出的案例。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熬过监管的寒冬,中国P2P行业将走向规范化、正常化。 野蛮生长后的跑路 在P2P行业规范化前,P2P行业跑路等问题频发。笔者认为,P2P监管办法出台后,行业还有可能发生更多的跑路现象。对P2P从业者和投资者而言,以往诸多跑路案例历历在目,未来的形势并不乐观。 看看以下高调跑路的P2P平台,你会怎么想?惠卡世纪:首先,提出"给投资者一个冷静期",限制提现;此后又表示,"跪求国家收购65%的股份,不需要花1分钱";最后,立下军令状表示,如果不能偿还投资者钱款,"提头来见"。 同鑫创投:简单干脆地发布了一张老板"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其"火化证明"…… 宿州易贷:平台威胁投资者说,"如果报警一分钱也拿不到"。 这些跑路平台的言辞,令人啼笑皆非。特别是像e租宝那样的平台,号称资产达700亿元,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地铁大做广告,给无数投资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深刻。 目前全国已有数千家P2P平台,但每年跑路的有几百家,并给投资者带来了直接损失。应该说,这不是一个行业的正常表现,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经营状态。 理性退出的"良心平台" 虽然大量的平台跑路给P2P带来了坏名声,但这并没有阻止P2P行业的发展。2015年,P2P行业累计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而与此相联系的则是,近期已有若干平台宣告"退出"该行业,并公开告知投资者,承担善后责任。 这些"理性退出"的平台,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曾经"拥有过""经历过"各种风浪,但依然因为各种原因,决定以正常的商业方式谢幕。它们大多采取公告方式,告知投资者和借款人,并在承诺处理资产负债关系后关闭平台。 这或许是P2P行业逐步成熟的表现,少了"强盗",多了"规矩",让适合的留下。 春节刚过,P2P平台大王理财就发布公告称,将于2016年3月4日正式关闭,此后将不会再有新的业务提供。该平台高管表示,大王理财于2015年12月31日开始已停止发布新标的,并于2016年1月29日完成了平台所有标的本息兑付。 资料显示,大王理财2015年3月4日上线,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产品为来自保理公司的供应链金融项目。截至公告停止运营之日,该平台的累计交易额达到17亿元。平台运营公司称,所有项目零逾期、零坏账。 此后的3月17日晚间,北京P2P平台优微贷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布了《暂停运营公告》,公告表示:优微贷所有系统将于2016年4月15日关闭。与此同时,优微贷的兄弟平台八戒理财也发布了《用户资金清偿公告》。 优微贷公告表示:自公告之日起,暂停优微贷用户注册、投资、优贷宝申购等功能。所有优贷宝余额将于2016年3月21日前由系统自动赎回到优微贷账户中。请所有用户于2016年3月25日前登录优微贷账户自行提现。 此后,八戒理财也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用户资金清偿公告》。公告称,八戒理财决定暂停现有产品,清偿用户的全部理财资金,而八戒理财所有系统将于2016年4月15日完全关闭。 上述两家P2P平台的谢幕虽然不乏悲情,却给广大投资者增添了尽管微弱但却非常重要的信心,也给整个业界树立了正常退出的榜样。当前,P2P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良心平台,需要更多绅士的道别。 这彰显了P2P行业参与者的成熟,也意味着该行业有了正常的退出机制。这是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P2P平台退出的逻辑 说P2P行业野蛮生长也好,说放任自流也好,都不能不否认P2P行业存在的意义。但是,无论如何,出现问题,撒腿就跑,企图通过玩"消失"来躲避责任,终归是不正常的。 跑路的平台大体可分为3类:一是本就居心不良的人构建的平台,对于这类平台,必须严打,用雷霆手段显示监管之决心;二是平台创始人不了解金融行业,贸然杀进这片"红海",导致血流成河;三是平台创始人对金融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与之匹配的经营能力,导致"跑路"。 对于后两类平台,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最好的方式是认清当前形势,并绅士地退出。但是,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进来容易,退出难",安全退出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 保持对互联网金融的敬畏 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其特殊性。业内有一种调侃的说法:"现在做P2P网贷的,要么是IT行业的人进金融圈子,要么是金融圈子的人进IT行业。"无论是哪一种,都很难说是合格的平台经营者。 互联网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大区别。其他行业的互联网创新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烧钱""打流量""做营销",影响力大了,就去做A轮、B轮乃至C轮融资。当融到资金后,就重复以上模式。如此循环往复,用"病毒式营销"做大企业。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一些P2P网贷经营者也意识到,平台的经营和风险控制并非自己的强项,也不想再因维持该平台而把自己其他的优质产业拉入泥潭,因此选择了退出。这是正常反应,应该理性看待。 一般来说,P2P网贷经营者都持有多种产业。目前,这些平台肯定不会盈利,但经营者还有一定的损失承担能力。但是,如果现在不刹车,不退出,就没办法止损。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而一些较大的股份制企业退出P2P平台,根本上就是为了止损。 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轻易就可以盈利的行业,更不是一个想做就能做的行业。在金融行业,动辄就是几亿元的资金规模,也不是任何人想玩就玩得起的。由此观之,一些P2P平台能及时退出正是P2P健康成长的重要特征,也是行业日趋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