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蟹种介绍 长江、辽河、瓯江、闽江这几个水域产的蟹,以长江蟹质量最好,多年的增养殖实践表明,平均回捕率可达50%,而且,一般没有铁壳蟹、老头蟹。其次是人繁蟹和从长江口附近海域捕捞的大眼幼体,在人工暂养培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盐度差和水域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温度、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水质条件及饵料生物的种种限制,使相当一部分幼蟹在培育中性腺早熟,长不大,这是必然现象,成活回捕率约在3%-4%左右,不如从长江直接捕捞的幼蟹质量好,活力强,鲜活度高,每斤100只的幼蟹回捕率约在20%-25%左右。其三是辽河蟹,回捕率约在10%-15%左右,最差的是阪江蟹不适应在江苏,安徽等地养殖,回捕率只有0.3%-3%左右,闽江蟹据反映质量很差,均不宜引用。 从体色上鉴别 长江幼蟹体色好看,背甲青灰色,有光泽,体质好,新鲜活跃,活力强渔民称为"绿蟹",蒸熟后较红。而辽河蟹、阪江蟹等,体色不好看,多数经过较长时间的人工培育,受水质和底质影响,体色偏黑,背甲比长江蟹黑,多呈古铜色,或铜锈色,没有光降。渔民称为"黑蟹",蒸熟后为淡红色。 从规格大小上分 从规格大小上分。从长江捕获的幼蟹,最大特点:个体大小不规则,同一网次捕获的幼蟹,大的很大,大的80克到150克以上,小的很小,大小悬殊大,大的个体少,中间个体占的数量多,可是前期平均每斤只有40只左右,个别小的只有3克。在不同江段的同一时间捕获的幼蟹大小规格又不一样,上江大、下江小,在同一江段事同时间捕获幼蟹的小规格又不一样,拖网前期大、后期小,这也是辨别长江蟹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人工培育的幼蟹,从一斤8万只的大眼幼体,养成铜钱大小的规格幼蟹,在分级暂养培育中,个体大小基本上一致,不会产生大小个体过于悬殊的差异。凡是规格整齐化一的,基本都是人工培育的幼蟹。 从体质优劣上分 凡人工暂养培育的幼蟹,时间较长达两个月以上者,由于受管理、技术、水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及池塘理化因子的限制,或多或少总有部分幼蟹的附肢(步足)上,便会出现花斑或者块斑,只要把幼蟹步足对着亮光照看,便发现有的幼蟹步足上有花斑,有的幼蟹步足和背甲上有明显的块斑,这种幼蟹虽然活力较差,但是在低温下由于代谢功能弱,一般不会马上死亡,待水温逐渐升高时,便开始死亡,一般5月份是死亡的高峰期,凡是有明显花斑或块斑的早迟都要死亡,没有效益。 另外,长江蟹在同等规格上分泌的粘液比辽河蟹、阪江蟹明显多,代谢功能强,生长速度快。人工暂养培育的幼蟹,好比温室里的花朵,体质较差,没有从长江直接捕捞的质量好。 从外部形态上分 辽河蟹、回江蟹等,复眼两边的第一对侧齿比较短,与复眼平。而长江蟹第一对侧齿略长,超出复眼。长江蟹的步足未节爪尖也比同等个体其他蟹种的瓜尖略长。稍不注意,难以分辨。凡暂养培育时间较长、幼蟹规格较大,很多幼蟹步足爪尖较秃,不尖。特别是水泥池培育的更明显,这足以说明不是从长江捕捞的蟹种。 从性腺发育上分 长江幼蟹雌性个体重70克左右,一般腹脐呈孤型尖状,不圆,足以说明它仍在生长发育中,是性腺未成熟的表现。雌性个体在15克左右,除个别整足上长有绒毛外,一般整足上都没有生长绒毛,步足上更没有生长刚毛。而辽河蟹、阪河蟹等,副性征出现早,并且较明显,个体重在15克左右,雌性整足上大都长有较多绒毛,-步足上也开始长有少量刚毛,雌性个体重20克左右,不少腹.脐已呈圆形,性腺已基本成熟,特别是二龄幼蟹为多,当你掀开这类蟹的背甲,发现蟹黄已很饱满,有的呈块状紫色或酱红色,说明性腺已发育到IV期,标志它的寿命即将结束,时间稍长,就要自然死亡,人们通常所说的老头蟹、铁壳蟹,擅长不大的就是指它。 雄性辽河蟹、阪江蟹等,个体重15克以上者,整足上都已长满绒毛,步足刚毛也生长了很多,尤其是二龄幼蟹为多,而同等规格的长江幼蟹除整足上长有绒毛外,步足上刚毛则很少。 雄的性腺成熟与否,也可以从腹脐上分辨。腹脐有五节,其中基本和相邻的一节略有隆起,颜色微黄,说明这个雄的;性腺已经成熟,再继续养下去则要死亡,也是以二龄蟹为多。死亡时间一般常见的以五月份为多,少数五月份没有死的,成活生长的可能性很大,以后几个月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死亡。 原标题:长江蟹和其它蟹种的鉴别|螃蟹养殖